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农业科技人才搞好“传帮带” 院士授课四川作物栽培专家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2-11-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文/图
  “搞农业栽培,关键就是要深入一线生产。”11月17日上午,一堂院士大讲堂在省农科院一间会议室里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于振文及团队成员石玉带来的“小麦节水高产栽培”和“小麦深松少免耕镇压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的主题报告赢得了在场青年栽培专家们的掌声。
  “于院士近20年的时间研究总结出的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深刻启发了我们栽培领域的科研人员,要时刻深入生产一线,因地制宜,解决农业生产需要破解的难题。”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书记、小麦栽培专家汤永禄感慨。“北方小麦在播种季容易干旱缺水,因此需要节水灌溉。但是四川小麦产区的实际情况是,播种季往往降水多,需要抗湿。于院士启发我们,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我们四川的光热资源,选择适宜的机具,才能搞好四川的小麦生产。”汤永禄说。


image.png

院士大讲堂现场。

院士以20年成果“现身说法”因地制宜才能搞好作物栽培
  什么是节水高产栽培技术?于振文院士总结,为了发展节水灌溉。既要节约水资源又要小麦高产,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创建了小麦测墒补灌、小麦宽幅精播和小麦深松少免耕镇压节水高产栽培技术。三项技术在不同降水年 型 比 常 规 灌 溉 节 水30%-40%,籽粒产量可达到每亩550-600公斤,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当前正是四川小麦大范围播种季,“北方小麦在播种机容易干旱缺水,因此需要节水灌溉。但是四川小麦产区的实际情况是,播种季往往降水多,需要抗湿。于院士启发我们,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我们四川的光热资源,选择适宜的机具,才能搞好四川的小麦生产。”汤永禄说。
  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各个作物产区需要怎样的技术?这往往是栽培领域的农业专家们毕生致力研究的课题。
  “玉米密植滴灌技术已经在绵阳等四川玉米产区进行了示范,效果不错。”院士大讲堂还邀请了省内外多家农业院校的科研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作了“玉米密植滴灌技术”主题报告,“在这项技术中,通过密植可提高产量20%-30%,通过滴灌可提高产量20%-30%,两者结合可提高产量约60%。”
  在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看来,四川要因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市场和资源承载力来发展农牧产业。他在“依托四川资源禀赋,发展绿色低碳川字号特色产业”主题报告中提出,发展川字号特色产业,必须处理好地形地貌与产业、气候与产业关系,形成与资源特色相匹配的农牧产业。
  此外,此次大讲堂上,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石玉分享了“小麦深松少免耕镇压节水高产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阜作了“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主题报告,河南师范大学教授李春喜带来了“大食物观与种植业结构调整”主题报告。

老专家现场“传帮带”四川作物栽培学后继有人
  作为一门农业领域的应用型学科,作物栽培学如何培养人才?当天,省农科院还举办了作物栽培科学青年论坛,邀请了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多位栽培领域老一辈及资深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来了一场现场“传帮带”。
  “水稻粮饲协同发展种植新模式”“稻茬小麦产量缩差关键技术”“马铃薯原原种雾培高效生产技术”“西南玉米机械化生产”“油菜绿色高效栽培”“柑橘等果园间作豆类种植模式”……省农科院11名青年专家一一分享了关于水稻、小麦、玉米、薯类等作物栽培研究的最新技术成果,接受现场专家们指导和建议。
  “栽培研究是最贴近农业生产一线的应用科学,这门学科要求必须要找准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如果要破题、要研制出生产所需的栽培新技术,就得深入生产,做好田间数据的调查,这些在实验室里是想不出来的。另外还要把论文写好,阐述好、总结好栽培关键技术的原理,做好理论上支撑。”栽培领域老一辈专家、省农科院研究员谭中和对青年专家分享了多年科研生涯的丰富经验,还对年轻专家们提出了殷切希望。
  近年来,省农科院通过一代一代栽培专家的“传帮带”,取得了丰硕的技术成果。
  “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实现一播全苗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原理,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六大引领性技术加以扩大推广;“西南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入选2021年度中国主要粮油作物绿色发展报告经典案例;研发的“水稻无人机精量条直播技术”被评为“东方红杯”2020年度十项适用农机化技术之首;“四川造”首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机实现GPS智能播种施肥控制,可一次性完成旋耕、施肥、播种作业……
  在前辈的指引下,越来越多青年专家正在成长起来,“这几年,省农科院对我们青年专家的资助政策力度越来越大,如《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人才引进培养二十条办法》等,同时举办的青年联谊会,给予了我们年青一代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我们能够更快更好地成长。”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栽培耕作中心主任李旭毅说。
  “年轻专家要坚定信心,扎根栽培科研,我们将继续为青年专家提供更多的支持政策、更好的展示平台,为青年专家的发展给予充分的保障。”省农科院院长牟锦毅说。
  近年来,省农科院先后出台《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强院的行动方案》《加快科技攻关行动方案》《大豆产业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方案》《持续用力夯实科技支撑 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这加速研发与创新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助力打造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高集中度经营为标准、高产高抗优质专用品种为依托、高素质职业农民为载体、高水平种植为支撑的规模化粮食生产功能区。”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吕火明介绍。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