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从第二批天府旅游名村看乡村游走向——创造异质性乡村是关键密码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2-12-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一个村落,代表着一种特有的生活方式。近三年,乡村旅游逆势增长,成为复苏势头最为强劲的旅游品类之一。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等资源,为游客提供了不同于城市的异质化体验。
  日前,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正式为30个“四川省第二批天府旅游名村”授牌。一批各具特色,满足游客多元需求的村庄,正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记者带你走进这些天府旅游名村,看魅力乡村特色IP如何造,旅游发展在融入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低碳经济等战略中如何乘势而上。

image.png

渔江楠村游湖赏景。彭州市文体旅局供图

乡村游兴起的关键密码:创造异质性乡村
  去同质化,创造异质性乡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密码。
  走进位于西昌市安哈镇东面的长板桥村,大大小小的建筑均依山而建,彝韵十足的青瓦黄房,房前屋后一块块菜地、一处处院墙用石块垒出自己的风格。别具一格的各式民宿,与彝家小院一起构成最惬意质朴的田园画卷。
  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如今成全州旅游型新村建设模板。对于长板桥村的变化,该村党总支书记余彬最有发言权。余彬介绍:“2013年以前,长板桥村基本都是泥巴路,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差,村民不是靠天吃饭就是外出打工。那时候,根本没想到能靠旅游吃饭。”余彬回忆说,长板桥村的变化得益于2013年3月西昌市编制的《西昌市安哈镇长板桥村村庄规划》,将村庄规划设计定位为:彝家第一寨。
  重新打造的长板桥村尊重自然,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与地形地貌相结合,建立廊道和开敞空间。房前屋后体现“微田园”风格,整体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如今的长板桥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开辟了一条致富发展之路,让彝家新寨绽放致富兴盛的新活力。
  同样的,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曾经是一个沼气建设大村,有着“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美誉。如今,海龙村依托沼气文化这一独特IP,以“文化”为底色、“融合”为路径,打造“海龙凯歌”农旅园区,成为乡村振兴幸福样板。
  当地还原老旧沼气池面貌,规划打造中国沼气博览园,建设沼气陈列馆、农村能源历史博物馆等特色园馆。“我们以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为重点,建成主题鲜明的沼气博览园,配套建设龙翔书院、农耕文化馆等文化新场景。”据海龙凯歌农旅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五月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

长板桥村举行彝家特色活动。西昌市文广旅局供图

乡村旅游资源如何激活?项目落地创造需求
  记者梳理这些天府旅游名村发现,随着一个个产业项目的落地,乡村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
  从成都驱车1小时,直达彭州市龙门山镇渔江楠村,在这里便可体验乡村野趣。渔江楠村毗邻“龙门山国家级地质公园”“白水河国家级森林公园”等,生态环境优美。
  除了良好的自然禀赋,村里原本“毫无用处”的荒滩地,早已被打造成了如同画卷的水上乐园和湿地公园。
  如今,这里建成了“万亩竹海”生态园区、800余亩的鱼凫湿地、八卦花田以及国际露营公园,打造出了渔江楠冷水鱼餐饮文化长廊、乡村记忆馆等,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品冷水鱼、游林盘、骑绿道、逛田园的生态优美、极富特色的综合旅游度假目的地。
  “我们还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雷竹笋、高山雪芽菜、中药材等农特产品。”据龙门山镇办公室负责人徐硕苑介绍,这些农特产品不仅凭借其美味吸引了八方来客,更是通过集市、民宿伴手礼、电商平台等方式走向市场。
  在竹文化广场,农耕生产体验区和展示区,有机连接了民宿居住区和冷水鱼餐饮消费区,配套建设了景观道路、遮阳篷、蔷薇花小园等休闲设施,形成了一条生态景观体验观赏种植带和竹文化宣传展示点。
  而在绵阳市北川县石椅村,则通过丰富的特色节庆活动,让游客沉浸体验羌族风情。
  “我们大力兴办乡村旅游节庆赛事活动,以吸引绵阳及周边游客。3月份的赏花采茶活动、6月份的枇杷节、7月的李子节,冬至节的转山会、腊月间的年猪文化节、团年饭、正月间的龙灯节等活动常年开展。”据石椅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石椅村的乡村旅游开发主题定位明确,以“非遗+旅游、文化活动+旅游、生态农业+旅游”形成石椅羌寨三大特色产业,由此而开发出观光度假、农事体验、乡土美食、文化创意等系列产品。
  类似的,位于成都市东郊龙泉山脉中西部的桃源村,以农文旅融合,打造“天府桃花源”民宿聚落。此外,“夜爬龙泉山”“骑行桃花源”配套而生的休闲、露营、咖啡吧等新兴业态,正进一步激活乡村旅游资源。

乡村游内生动力从何而来?农民主体地位凸显
  乡村丰富的业态,也正凸显农民主体地位。
  走进广汉市三水镇友谊村,一院一景,一户一韵。信步庭中,一幅幅怡然自得的田园画卷展现在游人的面前。这个曾经的“烂河滩”小渔村现已成为游客心仪之地、农民幸福家园。
  变化是如何发生的?据了解,友谊村以易家河坝乡村旅游区为依托,通过“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模式,从丰富景区业态、完善游乐设施、打造核心吸引力与提升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引导景区项目建设。
  “我们成立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建立了现代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激活了农村资源要素,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据友谊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这里已建成中国西部钓都、欢乐水世界大型水上游乐项目、三江·九月婚庆主题酒店等项目,成为德阳市最大的集种植养殖、垂钓、自由采摘、品尝、观光、休闲、骑游、住宿为一体的休闲旅游景区。
  据了解,友谊村共有村民3618人。其中通过自主创业、资产入股、企业就业等各种方式有效参与友谊村旅游业发展的总人数为1709人,约占全村总人数的47.24%。旅游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达41370.9元,村民人均从旅游业中获得年收入为10950元(2021年友谊村村民人均收入到达2.5万元),友谊村村集体资产增长到2600万元,极大提高了友谊村农民的收入,真正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不止在友谊村,遂宁的海龙村与周边2镇7村共同成立海龙联村党委,组织村民有序参与景区管理运营和业态发展,让大家端牢农业碗、吃上旅游饭;北川的石椅村利用荒山荒坡全面发展枇杷、李子水果种植1600余亩,成立石椅村水果专业合作社,吸纳本村及友邻村107户入股合作社,让依靠土地和生态吃饭的山里人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