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营山:养殖尾水处理难?鱼塘巧变生态圈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2-12-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文/图
  “水质清澈,鱼儿活跃。”12月2日,四川农业大学杨淞教授团队成员来到南充市营山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对营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基地进行了水质和活鱼抽样检测。
  与常见的水产养殖池塘不同,记者在这里看到,开阔的水塘周边长满了水生植物,但水面上没有鱼类活动的痕迹,只有鱼塘边一排整齐的圆形水池十分显眼。
  “鱼就养在这些高位池里。”团队青年教师刘巧告诉记者,该基地集成了池塘循环养殖技术、尾水生态修复技术、粪污收集技术等,让养殖区域和水体生态净化区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做到了闭合的内循环集约化养殖,不向外排放粪污,创造了生态环保、高产高效的现代综合生态养殖新模式。

image.png

团队成员正在采集水样。

100平方米养1.2万斤鱼

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每个高位池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可以养1.2万斤鱼。”若不是经过公司副总经理仪春彦的介绍,很难想到这些面积不大的池子里竟养着如此多的鲈鱼。“像这样的高位池,我们目前一共建了29个。”
  如此高密度的养殖模式下,如何保证池塘里鱼良好的生存状态?据刘巧介绍,全靠高位池中不断循环的活水。净化后的水源经过水泵24小时不间断地注入池中,借助高位池自然高度差,养殖尾水被排出并进入净化处理区,同时池塘底部的粪污可以通过排污系统进行收集处理,这样在保证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的同时,还保障了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
  机械增氧、水环境监测、智能化控制系统……记者在现场看到,高度智能化的设备设施让水产养殖变得高效又省力。仪春彦介绍说,过去需要聘请十多名工人的基地,现在只需要六七个工人就能轻松应付日常管理工作,在节约用工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养殖效率。
  “这套模式下饲料中物质转化和处理率达到了80%以上,相较于传统养殖模式提高了数倍。”刘巧进一步说道,提高饲料转化和排泄物处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一直是水产养殖领域的“老大难”问题。而通过该模式的应用,饲料可以实现精准投喂,同时饲料残饵和鱼类排泄物又可以进入尾水生物净化区或粪污收集系统,被水生植物和滤食性鱼类再次吸收或收集利用。

尾水减排大势所趋如何让水“活”起来?
  “随着国家对生态治理的要求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水产养殖尾水减排已经是大势所趋,相应的政策要求也将相继出台。”杨淞教授告诉记者,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正是应对这一趋势的有效举措,我省目前已有多家养殖主体试验并采用了这套技术,并摸索出了相应的经验。
  那么这个循环是如何形成的呢?在刘巧的带领下,记者环绕营渔水产公司的养殖基地走了一圈。
  首先,高位池的养殖尾水通过管道沿地势排出,通过循环出水管进入尾水生物净化处理区。在这一开阔的水域,培育了花鲢、白鲢等滤食性鱼类,加上自然沉淀和生态降解作用,水质得到初步净化。此后又排入水生植物吸收消纳区,通过种植菱角、水葫芦、粉绿狐尾藻等植物,进一步吸收利用水中残余的营养物质。接下来通过水泵将水抽进消毒配水池,达到养殖标准后重新进入高位池,整个过程时刻不间断。
  “活水养出的鱼条形好,活性强,而且更耐运输,采购商更愿意给出高价。”根据仪春彦长时间在生产过程中的总结,生态循环养殖技术不仅让鱼塘总产量得以提高,鱼的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更受市场青睐。
  自2019年底改造建成生态循环养殖系统以来,在杨淞教授团队指导下,营渔水产公司逐步掌握了技术要点并尝到了这项技术带来的“甜头”。“除了露天养殖,我们正在尝试冬季通过工厂化养殖对虾,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仪春彦认为,通过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准,高位池养殖的单位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该项技术还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