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易东平 记者 罗敏
“规模化、专业化养殖是我们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今年合作社预计分红将有100多万元。”距离年底分红兑现不到一个月,12月16日,四川圣康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玉华开始盘算起一年的收成。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部分。由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5户蛋鸡养殖户带头在四川省内首批注册成立的四川圣康蛋鸡养殖专业合作,让分户饲养变抱团闯市场,历经15年的发展,如今蛋鸡养殖成员达386户,形成幼鸡饲养、蛋鸡标准养殖、蛋托加工、鸡粪处理、鸡蛋干加工的全产业链经营,日产鸡蛋约20吨,蛋鸡养殖规模处在全省前列。
着力“小鸡蛋”,该合作社是如何走出一条投入产出循环路径的?
工人们将鸡蛋分拣装入托盘。 受访者供图
股份合作筹资
分散饲养变小区集中饲养
走进位于安州区花荄镇青山绿水间的四川圣康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内干净卫生,鸡笼整齐排列,新鲜产出的鸡蛋“滚动”着来到传送带,分拣入鸡蛋托盘。每天,有大概30万枚鸡蛋从这里进入市场。
“以前大家独立经营,规模化程度低,饲养成本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差。”作为回乡创业发展蛋鸡养殖的带头人,刘玉华连连感叹:“成立合作社,在筹资、经营、管理等方面我们创新机制模式,让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分户饲养既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壮大,还面临着棘手的环保问题。为将分散饲养变为合作社小区集中饲养,该合作社采取股份认购的方式筹措建设资金。据介绍,该专合社以5万元为一股,面向社会征求股份合作。从2009年起,合作社陆续投入自身积累资金1500余万元,从成员筹资1200万元,并利用好扶持的项目资金800万元,建起了蛋鸡养殖配套产业。
“这样既把社会的闲散资金集起来建设标准化养殖场,还能将原来有养殖技术和能力但没有资金的养殖户吸引到场内来,增加他们的收入。”刘玉华说,更为重要的是股份合作彻底改变了传统养殖观念,改善了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环境。
为保证财务管理的公开透明和清晰明了,合作社在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下,加强内部财会核算。一方面,控制生产性支出,通过“统一购鸡苗、统一防疫、统一购饲料、统一包装、统一 销售”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专合社收支情况每月定期上墙公示,接受社员监督。
据了解,从2013年起,该专合社每年的成员分配兑现分红都在100万元左右,调动了成员养殖蛋鸡的积极性。专合社也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百强合作社”“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等。
全链式发展
以品牌为突破提升附加值
从鸡苗购进到鲜蛋卖出,“联合经营”的合作机制解决了社员进入市场的“瓶颈”,减少生产和销售的盲目性。
四川圣康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建成一个30万只绿色蛋鸡标准化养殖场、一个80万只青年鸡育雏场、一个2.5万套优质蛋种鸡场。蛋鸡养殖从原来的人工喂养转变为绿色智能化标准化生产,极大提升养殖效率。优选的罗曼粉、海兰灰、京粉2号等蛋鸡品种,环境适应性好,产蛋率高。通过标准化技术规程,从严把关质量,争创无公害、绿色鸡蛋两个品牌产品。
此外,该专合社还建有鸡蛋深加工厂、日处理鸡粪100 吨的有机肥料厂以及“圣吉康”绿色鲜鸡蛋市场网络购销中心,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
“这个占地30亩的鸡粪有机肥料厂,为周边9000多亩土地提供有机肥料。通过废物利用,解决蛋鸡养殖环保问题。”刘玉华介绍。
而结合利用办公场所分别建成的蛋托加工厂和鸡蛋干加工厂,生产的蛋托直接供应鸡蛋包装使用,而鸡蛋干加工厂则“消化”部分生产过程中碰损了的、外壳较脏的鸡蛋,减少损耗。
在销售端,该专合社紧跟时代发展,成立了圣康绿色鲜鸡蛋市场网络销售中心,组建专人负责市场销售。该网络销售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6年“圣吉康”鸡蛋就已成功争创省著名商标,鲜鸡蛋远销到成都、重庆、杭州、上海等20多个城市,并成为四川大学、川农大等多所大学及绵阳部分中小学校学生营养餐首选。
为拓展市场,今年4月,该专合社新推出的富含欧米伽3的高品质鸡蛋,不论斤而是按个卖,每枚价格6至8元,以此向高端鸡蛋市场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