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彬 记者 罗敏
2022年12月22日,气温骤降,然而在梓潼县宝石乡红卫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正开足马力进行土地边坡治理,工人们相互配合,进行灌排渠系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作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梓潼县干部群众为此倍感振奋,铆足干劲,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以赴变“粮田”为“良田”,夯实粮食生产“耕”基。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我们围绕国家杂交水稻制种现代种业园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把‘种业振兴行动’抓出实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梓潼落地落实。”梓潼县农业开发中心主任徐长生说,2022年梓潼县立项了3.8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全部完成田型调整,正在配套建设水网路网,预计2023年4月可全部投入使用。
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宝石乡红卫村,过去土地零散、水源匮乏、渠系不畅,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目前,该村已对779块农田地块开展小并大、短并长、陡变缓、弯变直改造,提升地力和地块平整度,推动农田“改地适机”“旱涝保收”,让“零碎地”变标准田、“撂荒地”变种粮地。项目完成后,改造良田1000余亩,建成高标准农田600余亩,农机通达率、机械化作业率将达100%,有利于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机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
谈到新的一年的打算,红卫村党总支副书记雍丽琼干劲十足地说:“高标准农田项目现在已接近尾声,为我们村来年发展优质粮油夯实了基础。接下来,我们将在全村实施田地改造,促进良田粮用稳产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