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我们日前发布了《关于开展2022-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遴选推荐工作的通知》,面向各市(州)农业(农牧)农村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省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团队共征集到242项申报技术……”2022年12月27日,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陈开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新时代的五谷丰登,不仅寄希望于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要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新的一年,农业大省四川如何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是每个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思考课题与不辍求索。
夹江县海滨农场,工人操作机械收割水稻。新华社图片
技术落地乡间 切实解难题
2022年12月25日,种粮大户廖兴华沿着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一条小径慢慢行走,两旁麦田绿油油的,生长茂密。
四川稻茬小麦种植时间是在水稻收割之后,由于秋雨多,土壤质地黏重,整地播种十分困难。早几年,稻茬小麦播种质量不高的问题曾一度让廖兴华倍感头痛。
2012 年至今,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汤永禄研究员被四川省科技厅和德阳市遴选为科技特派员。他带队研发了“稻茬小麦灭茬免耕带旋播种技术”,通过机具设计创新和农艺优化创新,实现了复杂环境下的一播全苗,播种质量高、产量高、成本低、效益好。
廖兴华也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用上了这项新技术,一下子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播不下、出不齐、长不好”的难题。该技术连续两年被列为全国主推技术和四川省主推技术 ,现已在西南地区规模化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开始扩大到长江中下游稻茬麦区。
除了粮油作物,我省年度农业主推技术还广泛涵盖特色产业、农业机械与加工、绿色防控、健康养殖、资源环境等方向,为蜀乡农户实实在在解决着各种生产难题。
此外,我省还在大豆、玉米、水稻等8个产业领域实施农业农村部重大技术协同推广,组织172个单位373位专家组建10个协同推广团队,在21个市(州)、75个重点示范县集成推广41项重大技术。截至2022年11月底,项目累计建成试验示范基地142个,培训基层农技人员2.2万余人次,建立了跨单位、跨层级、跨领域的新型协同推广模式,推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落地。
强化科技支撑 新年这样干
“一方面继续加快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落地应用,另一方面,继续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主责履行,也是我们新年重点工作之一。”陈开勇介绍,2023年,我省拟继续安排资金在全省百余涉农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组织开展先进适用技术试验示范,开展农技人员现场实训、组织示范主体观摩学习,招募特聘农技员,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并继续开展农业主推技术推介活动,并将支持建设一批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先行县。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技推广机构能力水平,今年我省拟安排更多基层农技人员参加5天以上脱产业务培训。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将在岗基层农技人员纳入高职扩招范围,并且鼓励支持在职农技人员攻读推广硕士,到农业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专业研修深造,提高专业水平和学历层次。
“藏粮于技”仓廪实,科技赋能守“粮心”。当前,四川种质资源中心库、特色优势农机装备基地、一批农业农村领域重点实验室、农业创新示范园区、“国字号”农业园区等正在蜀乡大地紧锣密鼓建设中。
“我们科研专家的重点任务,就是打造一批百亩、千亩科技示范片,示范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刘永红介绍,为实现科技全面支撑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的重要目标,以省农科院为首的省内科研机构制定了“五大科技行动”方案,其中包括粮食作物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粮食学科建设和优化布局行动、粮食高能级种业实验平台建设行动、粮食科技成果示范转化行动、粮食安全科技保驾护航行动。
2023 年,“十四五”棋至中盘。在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郭晓鸣看来,四川和全国将同步迎来“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围绕“天府粮仓”建设,我省将以创制粮食作物核心种质材料、选育突破性新品种、研制绿色丰产高新技术、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等为突破口,把农业科技落到田间地头,助力“天府粮仓”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