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好做法+好经验 解锁乡村振兴“共富密码”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3-01-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共同富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共同富裕示范区落地浙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在浙江推进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幸福图景正逐渐清晰。
  “共同富裕”示范区里的乡村有着怎样的探索?乡村的共富征程要如何推进?四川农村日报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共富经验连连看》,聚焦示范区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image.png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一隅。 资料图片

强村富民有新招 “浙里稻甜”首登场

隆冬微雨,寒风瑟索,本应是一年里停工休整的农闲时候,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星火村的土地上却是一派火热景象。日前,凤桥镇启动“浙里稻甜”强村富民项目,作为项目“首战”的星火村农事服务中心子项目也在当天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凤桥镇为实现强村富民和乡村振兴迈出了关键一步,凤桥镇将在共同富裕大道上,推动粮油产业进入现代化发展的新跨越。
  当天开建的农事服务中心总投资1436万元,规划面积约3464平方米。项目建设完成后,能够实现集植保服务中心、农事育秧中心、农机停放车间、粮食烘干中心四项主体功能于一身,为辖区种植户提供现代化技术装备支撑,实现种苗培育和粮食烘干储运的全流程机械化、自动化。同时,在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还可为周边农户创造新的就业途径,预计能够提供机修、安保、司机等多种类型岗位50余个,为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创收埋下“伏笔”。
  “让村里有产出、有奔头,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凤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勤中介绍,“作为率先启动建设的子项目,农事服务中心将成为凤桥镇整个‘浙里稻甜’项目的核心,围绕服务农业、扮美农村、致富农民的建设目标,为凤桥镇全镇及周边区域提供科技化、数字化、自动化的农业生产全流程保障服务,预计可为村集体年均增收100万元。”
  作为南湖区首个村集体建设项目,继农事服务中心之后,凤桥镇“浙里稻甜”还将相继开展“绿色农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碧水绕田”“农创中心”“种源中心”等一系列子项目建设,总计流转土地面积6000多亩,其中核心区域面积3000余亩。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在党建统领下,依托‘浙里稻甜’项目的成功建设,与嘉兴市农科院在种源提供、园区规划、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努力打造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永久性高标准农田。”星火村党总支书记姚陈涛说。
  近年来,凤桥镇持续深化已有的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以联丰—永红片区、三星村入选未来乡村和凤桥社区入选未来社区建设试点为契机,突出村民实际需求导向,描绘未来邻里、文化、低碳、产业、风貌、交通、健康、智慧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不断为乡村发展引入新鲜血液、植入经济新增长点,在乡村振兴探索实践过程中打造“凤桥样板”。
  “抓服务、抓转型、抓进度。”凤桥镇副镇长胡晓骏表示,接下来的一年,凤桥镇农业发展将紧紧围绕粮油作物这一农业基础展开。除了继续抓好基本农田“非粮化、非农化”工作,强化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管理保护之外,该镇还将进一步拓宽视野,深化与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的院校合作,规划建设凤桥农业“大脑”,探索农业“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新模式,为农民增收致富打开新的思路。据《浙江日报》

留守老人领取年底工资。吴峰平 摄

原来需要关怀的对象,如今成了创富能手

浙闽边界 25 村留守老人有了“共富账本”

“下面由我宣读,我们村民的工资名单,周家福101500元,周惟寿51660元,周家坤51330元,胡明金44750元……”近日,一场热闹的年终工资发放仪式在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江根乡上杉坑村举行,上杉坑村及附近村庄的298名留守老人,共计领取699.7万元工资。
  这些留守老人平均年龄62岁,最多的领到10.15万元,最少的也有2.157万元。从签字到领钱,每当叫到一位老人名字、抱回一捆捆现金时,现场就发出一片欢呼声。
  上杉坑村与福建交界,距省城杭州455公里,是浙江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2013年以来,江根乡引进乡贤开发5000多亩高山油茶基地,吸引了上杉坑村和周边村庄留守老人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创办后,为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老人工资按出勤天数计算,一个月结算一次,他需要用多少就支多少。剩余的钱老人主动要求存在公司,年终本息一次性发还。”乡贤郑惟平介绍道。
  作为合作社社员,85岁的周惟福夫妻俩白天在基地干活,晚上回家再记账,像他们一样,每个合作社社员都有这样一个“账本”。“一年大概有六七万元,我通通都记在这里。”周惟福表示,虽然子女们都劝自己“年纪大了不要这么拼”,可自己觉得劳动很快乐,看着“账本”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收入时,非常有成就感。
  在这个常住人口不到百人的山村里共有58名留守老人和周惟福一样,都在合作社“上班”。“父亲90多岁了,做梦都没有想到,两个老人一年还有七八万元收入,高兴得不得了。”63岁的周其祥说。
  在油茶基地,老人主要从事除草、施肥和采摘茶果等比较轻松的工作。上杉坑村党支部书记胡光海介绍,只要能干活的老人,合作社都能招进来,并给他们安排事情做。
  “我从福建到这边来打工,工资一天有200多元。村里人说我出来挣了那么多钱,很羡慕我。”闻着“油茶香”前来务工的福建寿宁坑底乡吴家上畲村的64岁村民陈发说,在油茶基地务工十天就抵得上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
  引进新农人新乡贤回归乡村,发展特色产业,让一颗油茶籽惠及浙闽边界5乡镇25村的留守老人。原来需要关怀的对象,如今成了创富能手,大大增强了留守老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据《丽水日报》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