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涂伟强 记者 罗敏
猪粮安天下。四川2021 年生猪出栏量居全国第一,面对当前生猪种源依赖进口、生猪行业喂养成本高企等现实因素,如何有效解决生猪种业“卡脖子”问题、提高养殖效益?记者日前探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江油市了解到,该市正聚焦培育“川藏黑猪”和高品质瘦肉型白猪“芯片”,组建全国生猪育种创新联盟,建设国际一流的生猪育种数字化平台,以科技“育猪芯、养好猪”。
川藏黑猪较普通种猪年产仔数更多。江轩摄
推进“川藏黑猪”规模化发展
距离江油市区约20公里的新安镇天岭村,一座圈放结合的“川藏黑猪”示范场正在加紧建设,计划2023年4月投入使用。“这里打造的既是年出栏4200余头的‘川藏黑猪’育肥场,也是‘川藏黑猪’对外展示窗口。”四川古川藏优食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食谷”)项目部负责人张塬向记者介绍。
以“川藏黑猪”争创“黑猪第一县”,江油的底气何在?
内江猪、成华猪、雅南猪、凉山猪、丫杈猪、青峪猪和藏猪是四川的7种本地猪种。其中,内江猪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占据江油畜牧半壁江山。
“本地猪种存在养殖周期长、肥肉比例高等特点,在追求养殖效益的当下,不具备竞争优势。”江油市农业农村局畜牧站站长曾跃久介绍,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本地猪种逐渐被从国外引进的猪种淘汰。“要防止被国外种猪‘卡脖子’,就必须提高本土猪种育种和市场占有率。”
2017年,江油市通过政策引进,与铁骑力士集团合资成立了优食谷,合作推动“川藏黑猪”产业项目落地发展,打造江油市特色黑猪产业,形成“黑味美”自主品牌。
与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外种猪相比,“川藏黑猪”表现出较好的商品性优势。
“2022年育肥猪销售1万多头,供不应求。”在优食谷养殖生产负责人刘勇看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黑猪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川藏黑猪”销售看涨,“黑猪肉价格比普通猪高50%,但还是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不但在绵阳销售得好,还销往成都、南充、宜宾以及重庆等地。”
打造现代生猪种业创新高地
江油市以培育生猪种业“芯片”为目标,依托新希望瘦肉型白猪国家核心育种场和铁骑力士“川藏黑猪”核心育种场,建设“黑白齐飞”的四川(江油)生猪种业现代农业园区,打造西部生猪种业高地,实现生猪产业10万头能繁母猪、200万头商品仔猪、100万头优质生猪的发展目标。
为实现既定目标,江油依托生猪企业推动成果转化,实现养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引进正大、巨星、大北农等生猪种业头部企业建成13个种猪场;全市存栏原种猪0.3万头、祖代种猪0.72万头、父母代种猪8万头。
与此同时,江油市加快推进生猪种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确保高质量创建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2022年以来,江油制定《江油市创建省星级生猪种业园区工作方案》,生猪种业园区工作专班挂图作战,进一步提高园区建设效率。
为加强猪种“卡脖子”技术攻关,日前,总投资约9628万元、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四川(江油)生猪种业园区研发服务中心已落成,等待正式投入使用。
该研发服务中心建有院士工作室、种畜禽质量检测实验室、育种联盟会商室、疫病筛查检测实验室、育种技术室、种猪大数据中心、园区管理中心、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等,将承担园区的科技研发、社会化服务、对外展示等多种功能。
下一步,江油市将持续推动四川(江油)生猪种业现代农业园区的投资建设,重点发展优势地方特色生猪,完善特色生猪产业全产业链生产建设,致力打造“中国黑猪第一县”和知名高端猪肉产品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