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仁寿县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把其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和实事来抓,努力补齐影响农村群众生活品质短板,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机制不断完善。整合人员力量,抽调工作人员成立8个常态化督导组,并实行组员包片责任制,定岗定责定人。强化任务落实,每周开展集中会商,把控工作进度,掌握共性问题,形成督查台账、问题台账,点对点发放问题清单,每半月发布一次情况通报,对工作进度、问题整改、工程质量、资金拨付等进行通报并排名。
改厕家底不断清晰。强化县、乡、村、组、户五级宣传,通过电视、APP、入户、电话短信、微信群等方式,广泛细致宣传改厕政策。其中,彰加镇利用村级广播、告农民朋友书、村组微信群全方位宣传;曹家镇通过改厕农户现身说法,老带新、年轻带年长等方式实现多层次宣传;谢安镇干部齐聚力,统一干群思想,不断汇聚人居环境整治群众力量。
改厕质量不断提升。各乡镇(街道)对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在村(社区)建立标准化的“厕污共治”施工示范设施,确保全面达到技术规范要求。确定技术指导员,通过召开现场会、技术培训会,完善“厕污共治”技术指导验收网络,确保“厕污共治”建设、监管、验收、管护各项工作抓实抓细,不断提高改厕质量,提升农户满意度。
新型模式逐渐显现。探索现浇三格化粪池技术,在禾加镇整体推进现浇三格化粪池现浇技术,明确技术标准,减少建设成本。探索成品一体化安装模式,部分乡镇村(社区)探索引进专业化公司,从设备组装、安装、填埋等方面全面介入,整村推进。探索引入社会资本推行建管运维一体化模式,彰加镇德意村发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厕污共治”,采用耐压式混泥土浇筑成品安装,全程机械化施工方式,连片集中修建厕污收集池,所有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后全部进入管网用于浇灌苗木,农户不再承担化粪池后期管理、清淘、维护工作。(供稿:仁寿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