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阿坝玉米南繁的“时光穿梭术”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3-03-03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杰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阳春三月,最南端的琼岛海南,相较于祖国其他地方,天气早已抢先热了起来。
  3月1日一大早,趁着朝阳未变毒辣、清风还未散去,阿坝州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玉米研究室主任杨荣志和助手吴钢一头扎进海南省陵水县城东村的玉米地,开始掰玉米、晾晒、编号、脱粒——因南繁工作在城东村“驻扎”已有两月余,他们得赶在3月中旬将这批试验种子带回阿坝州。
  此时此刻,在城东村2300余公里外,阿坝州马尔康市松岗镇哈飘村玉米种植基地管理员李全才也迎着高原上的朝阳,开着旋耕机,忙着耕地、撒有机肥,为玉米种子回归阿坝州做着准备。

高原海岛:各繁一季 一年当两年用
  早在10年前起,晚秋初冬,阿坝州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玉米育种专家就会前往海南,开展玉米南繁工作。
  从资源创建到一个玉米新品种诞生,即使在顺利的情况下,也需要花费科研育种团队10年以上的时间,作为玉米品种培育基础的自交系更要经过七八代才能纯合稳定。
  由于地理气候等因素差异,“离天空更近”的川西高原和“离赤道更近”的琼州海岛,拥有不同的光热条件。每年10月,阿坝基地的材料收获了就立即拿到海南南繁基地播种,次年3月初便可收获;收获后,又刚好赶上阿坝基地的繁育。
  “去年,1300余份种子、超过50公斤重,直接‘打飞的’邮寄到城东村。”玉米研究室副主任杨华勇说,这些种子全部是去年秋收后,从阿坝州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的。
  阿坝州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潘峰告诉记者,这样两地繁育基地“打时间差”,每年玉米繁育能够增加一季,“这样一年就能当两年用”。
  在他看来,利用南繁加速育种过程、缩短育种年限,无疑帮助我省玉米新品种选育按下了倍速快进键。另外,利用不同光温热条件,通过异地异季穿梭选择,有利于新品种适应性和抗病性等性状的优化。

育种专家:皮肤越黑 越有成就感
  去年10月,杨华勇和工作人员郑杰又一次踏上南繁之路。打头阵的两人,一到城东村,就没闲下来,选地、除草、播种……负责试验田玉米栽培的他俩,时刻观察作物生长状况,克服害虫繁殖数量多、杂草生长速度快等问题,及时做好防虫除草工作。
  12月中下旬,南繁育种基地玉米进入开花吐丝期,此时是最为忙碌的时候,杨荣志和吴钢也“打飞的”赶过来支援。忙什么呢?在日均气温超过20摄氏度的玉米地里,4人头戴草帽、身套装有授粉工具的工作服,顶着被蚊虫叮咬、玉米叶划伤的疼痛,忙着授粉。
  为防止不同材料间互相杂交,4人要在玉米雌穗吐丝前,先把雌穗用专用纸袋套住,待吐丝授粉时,把纸袋摘下,授完粉后再套上纸袋……
  “其间操作极为严格,不能让花丝外露,以免接受到外来花粉。”杨华勇说,由于花粉存活时间非常有限,湿度过高会影响花粉活性,所以授粉必须在天气热、湿度低的“朝十”至“晚四”进行,每个材料还要做记录、挂标签等,不能有半点马虎。
  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阿坝州的玉米种子在城东村14亩地里,生根发芽、破土而出。吹着海风、晒着太阳,一晃4个月过去,来到收获的时节。太阳东升西落,几人的肤色更黑了,心里却越来越有成就感。

四川种子:借力南繁走向全国
  “此次南繁工作将完成900余份玉米种质资源的加代选育,新组配杂交组合1000个,复制优良品种66个。其中6个新组合将参加今年四川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和预备试验。”杨荣志语气难掩自豪。
  他告诉记者,今年,近到阿坝州各县市、成都市大邑县,远到吉林、云南等省份,都会播种下南繁玉米种子。四川玉米种子借力南繁硅谷,正走出蜀乡大地、走向全国更远的地方。
  在阿坝州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的荣誉成果墙上,有这样一个证书:“高原早熟玉米阿单系列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潘峰介绍奖项背后的深意:育种专家精耕细作,盼的就是为种业强国、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玉米种子就要回来了,得加紧耕完这50亩地。”阿坝高原山地石头多,耕起来慢,李全才忙不过来,阿坝州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年轻小伙子们也跑来帮忙。
  再过半个月,南繁的种子就将回来,选种、播种,哈飘村的玉米种植基地里,又将种下新的希望。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