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吴筱洁 特约通讯员 郭桂花
“注意饮食要清淡,感觉头晕心慌的话要及时打电话……”近日,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安家湾村村医安平荣一再叮嘱村民楚连秀要控制好血压。
“现在我头不晕了,睡眠也好了很多,安医生开的药起了大作用。”楚连秀向笔者晃了晃手中的药包,言语间满是赞许。
出诊看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回访……接过68岁老村医安映奎手中的健康守护“接力棒”,今年56岁的安平荣深感责任重大,每天不是在村卫生室忙碌,就是在去患者家的路上。“哪位患者吃了药啥情况,我都记着呢,能得到乡亲们的认可,多跑跑腿也不算啥!”拍拍厚厚的一摞出诊记录本,安平荣颇有成就感。
安平荣所在的安家湾村常住人口有2000余人,村民们分散居住在群山间。为了方便给村民看病,安平荣自备了电动车,只要一接到求医电话,他便挎上药箱,骑着车子飞奔而去。
虽然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但是让安平荣感到欣慰的是村医“后继有人”了。和他搭档工作的是刚满27岁的袁琼,她一边承担着全村村民的慢性病防治等任务,一边正在认真备考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从家到村卫生室,骑车五六分钟就到了,虽然当村医一年的收入只有2万多元,但下班后可以照顾家中老小。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在岗符合参保年龄的二类乡村医生可以参加养老保险,将来退出岗位后每月还有补助!”袁琼满脸欣慰地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提出“统筹解决乡村医生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问题,推进乡村医生队伍专业化规范化”,这让她更有信心坚守在村医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