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杨都 文/图
春分已过,万象“耕”新。昨日下午,在成都环城生态公园,以“天府粮仓与我们的担当”为主题的“四川农资行业高质量发展智库圆桌会暨大型主题报道《稻可道·非常稻》第三季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会上,在以“筑基”为内核的第一轮访谈中,访谈嘉宾从种业振兴、技术支撑、知识产权保护等角度进行思维碰撞,启发新的可能,追寻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策。
四川农资行业高质量发展智库圆桌会上,访谈嘉宾共话麻桑。
“天府良种” 支撑“天府粮仓”
“作为种业人,我牢记使命担当,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做了两个关于农业科技的提案。”今年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武云操起一口亲切的四川话,拉开了话匣,“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这两个提案都是我对种业方面的重点建议: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二是对特色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四川要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必须在种子上领先!”
在四川省种子站站长马晖看来,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需要“天府良种”作为支撑,“四川种业创新一直在前行,尤其是在水稻、油菜等育种方面。为此,四川有关部门通过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工作,鉴定、分享、利用一批优质资源,为优异品种的选育打下基础。”
杨武云同样认为,“中国饭碗要装中国粮”关键是要“装中国种”,唯有通过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持续地进行种业科技创新,培育突破性品种,方可实现。
近年来,得益于我省加快川种振兴和川米图强的脚步,一批优异品种正播种在蜀乡大地上。“我们近期正在干一件大事——筹建南繁研究院。”四川丰大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章存均透露,通过与省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发挥多方优势,从而提升我省种业创新能力。“夯实天府粮仓,必须加强科技支撑,要不断研发突破性品种、好品种、大品种。要做好这项工作,就急需一批科技人才。”章存均说,丰大种业在团队打造和培训的过程中,有农村生活经历成为用人的标准之一。
“用一颗种子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杨武云表示,当前我省正在建四川省种质资源库和国家级天府种业实验室,四川种业不仅要满足自己、还要为中国和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栽培技术 赋能“天府粮仓”
“天府粮仓”要高质量发展,作物品种是基础,而栽培技术则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而关键栽培技术则是让‘芯片’高效运行的操作系统。”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任万军分享道,通过栽培技术支撑,可以最大程度挖掘一个品种的生产潜力。
去年,在成都市大邑县安 仁 镇 开 展 的“ 川 康 优2115”百亩高产示范片现场测产验收上,该品种高产田块亩产达到了 841 公斤,创造了成都平原麦茬机插优质杂交稻高产纪录。任万军介绍,通过采用稻麦两季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在农业技术方面从育秧、插秧到后期水肥管理,农业专家们建立了一套绿色低碳高产高效机械化栽培技术。
“这套技术的核心可简要概括为:调优播期提质、齐苗壮根育秧、减穴稳苗机插、减量攻中施肥、全程机械化管理,为品种的优质高产和全程机械化管理提供了坚实保障。”任万军介绍说。
法律维权 护航“天府粮仓”
在备耕和农忙时节,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消费安全、农业科技成果保护等话题鲜被关注。
“保护种业知识产权,助推种业科技创新!”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敬双在访谈中介绍,近年来,国家从立法层面、执法层面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相继出现了上千万元的索赔案例,成功索赔金额是以往的数倍。而且,最高人民法院在2021年、2022年也分别发布了十件《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四川高级人民法院也在今年3月21日发布了七件《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为业界维权提供借鉴。
与此同时,肖敬双律师提醒,业界要切实维护自身权益,不光要懂《农业法》《种子法》,还要熟悉《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现有一个父本A品种、一个母本B品种,都是某大学研发且已取得植物新品种权;有一家公司将A品种、B品种进行组培,于是有了 AB 品种,并申请了品种审定和品种保护。这家公司是否构成了侵权?”肖敬双最后将一个个典型案例分享给了业界人士。他说:“学校可能会认为,‘父母’都是我们的,‘儿子’也应该是我们的。但是,公司的行为并不构成侵权,属于科研豁免情形。不过,如果该公司在未获得这个大学许可的情况下开发该组培品种,并擅自将杂交种投入市场,则构成侵害植物新品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