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青田鱼”游进“古蔺塘”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3-04-13

(傅泽瑞 张清岚 记者 范芮菱)4月,泸州市古蔺县的1000斤稻花鱼,“扑腾”出鱼稻两收、一田两用的增收“水花”——鱼,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运来。
  另一头,在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许村镇翁埠村的30亩“飞地共富菜园”中,“共富之芽”拔节生长——种,从阿坝州黑水县色尔古镇五里村寄去。
  青田—古蔺,黑水—海宁,两条“丝线”串起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深入实施的绵绵“山海情”。

image.png

工作人员将浙江来的“稻花鱼”舀入鱼塘

  经过四五天的长途跋涉,4月10日,运输员杨鑫抵达泸州市古蔺县德耀镇红光村冷水鱼养殖中心。他带来了一份来自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的礼物——1000斤肥美的“稻花鱼”。
  “古蔺县与青田县正开展东西部协作,这些鱼是青田县独有的品种,能为德耀镇稻鱼共生项目培育鱼苗。”杨鑫介绍,此次运送的1000斤鱼中,包含母鱼260条、公鱼140条,可孵化1500万尾鱼苗。
  “通过东西部协作招商引资,我们引进了青田县的养殖大户入驻红光村,共建育苗基地。建成后,年产鱼苗500万尾以上,实现经济价值七八万元。”红光村党支部书记赵世欢表示。
  这批“稻花鱼”在鱼塘中完成产卵繁殖后,还将被分批次放入稻田,既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微生物,鱼产生的粪便还能成为水稻的肥料,鱼稻两收、一田两用。
  目前,稻鱼共生模式已在古蔺县全面铺开,德耀镇、龙山镇、石屏镇等8地正积极推动模式落地。接下来,古蔺县将以德耀镇为基点,辐射周边地理条件适配的乡镇,通过田面种稻、水体养鱼,建立鱼和水稻“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生态循环链,构建起“一水多用,一田两收”的良好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助推乡村振兴稳步发展。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