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
4月10日,在成都举行的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田间测产观摩会上,四川3项食用豆的新技术在测产中表现不俗,一批食用豆新品种获得专家点赞。当天,20余名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参加这场业界盛会。
专家田间测产。
在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专家们在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组织下,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实施的3项新技术示范进行测产,结果显示:在今年四川小春作物天气环境较差的条件下,蚕豆免耕带旋播种技术示范,示范品种“成胡21”总体长势良好、病虫害轻,亩产鲜荚832公斤;豌豆免耕带旋播种技术示范,示范品种“成豌8号”总体长势良好、病虫害轻,亩产鲜荚862.5公斤;“成胡23”及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示范品种“成胡23”总体长势良好、病虫害轻,亩产1113.4公斤。
“这里示范的这些国内新选育出来的优良新品种,总体长势不错,抗病性和整体产量都还可以。”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会长程须珍说,“外观品质也好,籽粒饱满整齐。”
省农科院作物所杨梅博士特别提到了“成胡23”及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此技术与传统的挖窝点播迥然不同,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开沟撒播。她说:“挖窝点播,1亩地要挖四五千个窝,每窝要点3-4粒种子;开沟撒播,则采用机械开沟,然后均匀撒播种子。用种量都是一样的,但可大大节省人工。并且,开沟撒播配套病虫草害等防控技术,亩产可比传统的挖窝点播增产约20%以上。”
专家组建议,在适宜区域加快“成胡21”“成豌8号”“成胡23”及其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
此外,在成都市新都区的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专家们还观摩了示范的长荚胡豆、紫荚豌豆等新品种,对新品种食用豆的表现赞不绝口。
程须珍介绍说:“市场上通常所见的胡豆,一个荚剥开,只有2-3粒胡豆。而长荚胡豆,一个荚剥开至少有5粒,这就意味着,这个新品种能带来较大的增产。”
省农科院作物所项超博士说:“我们这个基地展示了上千个育种材料。只要到地里走一遭,一个荚有7粒、8粒的胡豆都能找到。”
“我们选育的紫荚豌豆,荚是紫的,但豌豆依然是青的。”杨梅说,“紫荚,富含花青素。我们现在考虑把紫荚豌豆进一步培育成扁形的豌豆,让它成为食荚型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