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深感荣幸,备受鼓舞!”4月1日至4日,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大会期间举办的2022年度“张海银种业促进奖”颁奖仪式上,四川水稻育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黄富荣获二等奖,成为15位获奖人(团体)之一。
黄富长期在水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学科一线工作,研究水稻抗病优质育种。由他主持完成的“高抗优质超级稻恢复系雅恢2115的创制与应用”成果获2018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优质抗病超级稻品种宜香优2115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成果获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其中,高抗优质超级稻恢复系“雅恢2115”取得了水稻抗病优质恢复系选育的重大突破,实现了高抗稻瘟病、兼抗稻曲病、大粒优质、高配合力、高肥效和抗倒伏等多个优良性状的聚合,为杂交稻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利用“雅恢2115”已育成20余个抗病优质杂交稻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
今年是种业振兴“三年打基础”的最后一年,也是关键一年。“通过参会交流学习,进一步认清了当前我国种业发展的形势和努力的方向。”黄富介绍,今年3月,由他主持育成的“宜香优2115”“川康优2115”分别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次发布的《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骨干型水稻品种和苗头型水稻品种。优质品种的选育,为促进水稻产业转型升级及绿色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壮大种业企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水稻作为四川重要的口粮作物,其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南繁作为新材料创制的重要环节,加强南繁基地建设势在必行。”黄富认为,在当前国家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背景下,核心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精准评价和创新利用,尤其是优良特异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