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5月30日,在位于邛崃市的天府现代种业园,四川农村日报将与四川荃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天府粮仓与我们的担当·制种基地直播活动”。与大田水稻粮食生产不同,此次制种基地直播活动将聚焦水稻父母本制种,展示和记录一颗水稻种子是如何养成的。
民谚云:宁要一斗种,不要一斗金。这是对种业作为农业“芯片”地位的生动写照。其中,水稻杂交种是由水稻父母本制种而来。在本次制种基地直播活动中,生产者将通过机插秧的方式,将“荃两优 1606”“品香优五山丝苗”两大水稻品种的父母本栽插到田中,促成水稻爸爸妈妈的“美好姻缘”。
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需要更多“天府良种”作支撑。本次栽插的两种水稻,“荃两优1606”由四川荃银生物在长江上游独家开发,于2021年通过国家水稻品种长江上游审定组审定,具有分蘖力强、结实率高、耐高温、抗性强等多项优异特性。四川荃银生物负责人唐彬介绍,作为双 国 审 一 级 米 ,“ 荃 两 优1606”因晶莹剔透、清香扑鼻、口感爽滑的优点被广大种植户所称赞。“品香优五山丝苗”则为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安徽荃银高科、四川荃银生物共同选育。“品香优五山丝苗为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属于双国审二级香米,是‘品香’水稻系列的代表性品种之一。”该品种培育者之一、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所长蒋开锋介绍,从长江上游各地的表现来看,该品种分蘖力强、结实率高、产量高、抗性强,稳产增收效果明显。
这两个品种的父母本播栽之后,经过一个多月的“约会”,将于7月进入开花期,迎来杂交水稻制种最为繁忙的时节。届时,通过机械化作业,将父本(恢复系)的花粉撒在母本(不育系)的柱头上,可使母本结上需要的水稻种子,再将收获的种子作为下一季大田水稻粮食生产进行种植,从而实现从一颗种子到一碗米饭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