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头有水了,今年的粮食有着落了。”近日,江阳区邻玉街道漕溪村2组村民唐永中看着自家田里长势喜人的秧苗高兴地说道。今年以来,泸州降水偏少,春耕用水成为不少农户担忧的事。对此,邻玉街道投入20多万元,增设抗旱机械20台,新增水渠2000余米,让900余户农户、800余亩水稻顺利耕作下地。
邻玉街道农作物受旱主要涉及先锋、兴隆及漕溪3个村9个社,而且先锋村是稻谷、蔬菜轮作区,用水需求非常大。但由于农田水利设施陈旧、水渠损坏较多,今年春耕成了老百姓的烦心事。
邻玉街道通过各村LED公示屏、“当家人”微信群、村务公开公示平台及入户发放宣传资料相结合等方式,向村民宣传防旱抗旱形势、抗旱技术、耐旱作物品种等信息,同时与气象部门联系,实时掌握天气动态,及时发布天气信息,指导农业生产。
对有水源无设施或设施不配套的村,组织群众抢修或增设临时提水设施,提高应急灌溉能力。同时集中人力和设备,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组织抗旱机具连片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抗旱设施设备的作用。组织农技中心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以“理论讲解+现场示范”的方式开展抗旱减灾技术指导,并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地形地貌制定抗旱保墒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耕前布局合理,耕后墒情不减。
下一步,将围绕粮食增收目标,按照“提品质、优结构、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体系,夯实农业基础,稳定粮食生产,努力实现农业持续丰收、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供稿:江阳区邻玉街道 聂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