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泸州:竹酒博物馆 酒香中的“农耕记忆”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3-06-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小波 文/图
  在北纬28°65′附近,以竹盛名的泸州蜀南大旺竹海风景区,竹海深处有一个竹酒博物馆,它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6200多平方米,有展示区、体验区、酿酒区、贮藏区和科研区等7大馆区,馆藏文物丰富,珍品众多,是我国首个以竹酒为主旨的中国竹酒博物馆。
  被人们称为“竹海愚公”的馆主——朱天虎,每天早早起床,将竹酒博物馆大门打开,以迎接游客前来打卡体验,沉浸式领略悠久的中国竹酒文化,洞见“活”着的历史。

未命名-1.jpg

朱天虎创建的中国竹酒博物馆。

与酒结缘 建造竹酒博物馆
  64岁的朱天虎,出生在享有“中国酒城”美誉的泸州,系中国竹酒博物馆创始人。质朴豪爽的他和白酒打了40余年交道,曾先后在泸州地区大型国有企业从事白酒销售、管理等,可谓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
  “建生态健康的博物馆,一是基于对酒有特别情怀,二是寄托一种乡愁吧!”快言快语的朱天虎说。乡愁是什么?在朱天虎看来,泸州“酒单碗儿”就是一种乡愁。“创办竹酒博物馆的初衷和梦想呢?”笔者边参观边向朱天虎问道。“就是想传承生态自然的酒文化,留住舌尖上的味道,带动白节镇的乡村旅游,助推泸州白酒高质量发展。”朱天虎说,乡愁就是家乡那杯土酒,是那个深烙在心上的村庄,是对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艰难创业的回忆。
  朱天虎认为,泸州酒文化底蕴深厚,泸州竹类在四川省也是独树一帜。把竹文化与酒文化结合,并不是头脑发热,空穴来风,而是他总结了古今中外酿酒技术,是在研究了纳溪夜郎古国时期人们广泛运用竹器藏酒的经验后,才大胆提出建竹酒博物馆,“创新”实施以竹酿美酒。
  “酿酒用竹需合适的竹种,合适的经度、纬度、海拔、日照、云雾和雨量,竹海深处,翠竹环绕,竹海村常年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32000个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说起博物馆生产区的竹子酿酒、竹子“种”酒、竹子泡酒等,朱天虎如数家珍。“我国目前共有竹60属、500个品种,泸州竹类品种和面积、规模在四川省名列首位,酿造竹酒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1992年研发竹酒开始,朱天虎带领研发团队,经过无数科研试验,仅相关数据就达百万个(组)。凭着对传统酿酒工艺的执着精神,朱天虎带领研发团队扎根竹海40余年,终于让“夜郎竹酒”技艺得以重放光芒。目前,中国竹酒博物馆已获得“鲜竹酿酒”“活竹长酒”“竹笋液竹体液调酒”三大板块4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授权。小小博物馆干出了满满大乾坤。

fe09125bd4e773799aa769cf39663604_a8196fdeceeddf0b0e1cc1a8b3ea879a.jpg

朱天虎在沉思竹酒博物馆的发展。

依托博物馆 乡村吃起“文旅饭”
  泸州纳溪是“中国特色竹乡”,大旺竹海有毛竹10万亩,是一个天然大氧吧。
  “竹酒博物馆给村里添了回忆和新景!”2012年6月开馆后,竹酒博物馆便引来附近村民们的点赞。村民王清以前在广州打工,学了一手搞包装的好手艺。“原来村里没啥好玩好看好溜达的地方,现在竹酒博物馆成了村里好玩好耍的景点。”“原来要外出打工才能挣钱,现在在家门口的博物馆上班也同样可挣钱。”说起建竹酒博物馆的前后生活,她不禁连续用了几个对比。现在,劳作之余,许多村民常到博物馆里转转。对在外打工的村民们来说,这里是他们的“乡愁记忆”博物馆,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大旺竹海生态环境和交通条件越来越好,来旅游和参观竹酒博物馆的游客日渐增多,许多村民依托竹酒博物馆,开起民宿、农家乐等,吃起香喷喷的“文旅饭”。村民邓贤彬就是其中之一,他结束了十几年在外打工的生活,来到竹酒博物馆干销售,平常除推销竹酒产品外,还常推销家乡蜂蜜、早春茶、护国柚等土特产品。

不懈前行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乡愁可以是一条老街,也可以是家乡的美味。在纳溪区白节镇竹海村,村民把浓浓的乡愁融入竹酒博物馆里。走进竹酒博物馆农耕文化展区:石磨子、竹撮箕、竹耙、竹筛、竹冰桶、竹凉槽、活竹长酒、竹类泡酒、竹装酒、瓶装酒、陶瓷酒、竹酒工艺……一件件与酿酒有关的实物,一个个酿造竹酒的模拟场景,吸引着游客纷纷打卡拍照。
  竹酒博物馆建成以后,村上小学组织学生们第一时间前来参观。“看到这个推磨用的石磨子,我就想起了过去,我们就用它磨黄豆做豆腐。”在竹酒博物馆农耕文化展馆,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常带着自己的孙儿孙女前来参观,并向孩子们讲解。村民陈世友说,一些古老的农具,当下的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村上有了这座博物馆,一些老物件在馆中展出,让后人记住祖辈们的艰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白节镇竹海村党总支书记龙朝贵介绍说,自竹酒博物馆建成开馆后,吸引了附近许多村民前来参观,目前向大众免费开放。“特别是重大节假日时,来博物馆参观的人很多。大家品竹酒、忆乡愁、看变化。”尤其是许多外出打工的村里人,回家后都爱来博物馆里看一看,还有人表示要把家里与竹酒有关联的老物件拿出来,让博物馆变得更丰富。“竹酒博物馆饱含乡土文化基因、历史记忆,不仅令老人们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也让回村的年轻人更了解、记住乡愁。”龙朝贵说。
  “当下,竹酒博物馆正致力于保护、传承活态文化遗产,正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增强生态文化遗产传承的活力与后劲,高质量发展竹酒博物馆的路还要走。”朱天虎表示,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