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大银盘集中安置点的幸福生活——叙永县摩尼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新气象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3-06-14

四川三农新闻网泸州讯(通讯员 刘传福 李悦 文/图)一朵大红色的玫瑰花在阳台上悄然开放,微风拂过,一阵阵幽香迎面而来,透过干净的玻璃窗,摩尼镇摩尼社区的王成凤翻出几片茶叶,倒上开水泡上一杯热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像王成凤这样的人,这里还有269户1027人,从贫穷落后的大山搬到条件优越的街上生活,是他们这辈子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2018年,在脱贫攻坚中,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摩尼镇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来自该镇10个村的脱贫户,从“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土瓦房,搬迁到大银盘集中安置点宽敞明亮的“小洋房”。这里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有便民服务中心、学校、医院、停车场等,加上多渠道的就业岗位、丰富的文化,幸福的生活实打实让人羡慕。

未命名-1.jpg

大银盘集中安置点航拍

搬进来 上学不愁就医无忧

“现在孩子读书太近了,也不用受苦了。”日前,说起搬迁后带来的变化,何丽芳沉浸在一种喜悦之中。何丽芳老家李红村交通不便,据她介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来往镇上的“标配”,水靴也挡不住雨天的泥水,搬到镇上后,孩子读书近了,她也告别了昔日的“狼狈”。

李红村距离场镇有近10公里,走路来镇上起码要一个半小时以上,李红村3社搬过来的王俊会以前不得不将孩子送到离学校较近的娘家寄宿,“现在好了,附近就是幼儿园,5分钟就到了,自己也可以带娃了。”

大银盘集中安置点选址在场镇,不仅紧邻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甚至还有专门的孩子托管机构,解决了孩子们家门口就读的问题;同时,配套有镇卫生院,也解决了居民们的就医之忧。

 “现在几分钟就到医院,做梦都没有想到能在这里生活。”何丽芳回忆,2013年冬天,孩子半夜感冒发烧,只能走泥泞小道送往镇上卫生院,到了都已经凌晨一点过了,好在孩子没有大碍。而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王成凤而言,身体不好需要长期吃药,“家挨着医院,心里踏实了不少。”  

“上学不愁、就医无忧,少了一份对家人的担忧,就放心出来创业了。”2021年,告别老人和孩子,曹凤国和妻子在温州开起了面馆,当起了老板。何丽芳的爱人李廷美,也跟着亲戚学装修,并在周边接活,收入超过了以前好几倍。

未命名-1.jpg

大银盘集中安置点居民王成凤正在阳台上修剪花枝

能致富 农民变身老板和技术工

“没想到我还能在街上开超市,在家门口轻松就业了。”在安置点临近的一个超市里,老板王家琴的生意红红火火,忙碌之余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据她介绍,金榜村4社搬过来的她,平时身体并不好,也干不了重活,当时帮扶干部建议她做点小生意,王家琴便在楼下租赁一件店铺,开起以百货、副食为主的欣鑫旺超市,一年营业额达30万余元。

从农村人变成“街上人”,不少农民变身为技术工,甚至是老板。

“比起种庄稼来,现在不晒太阳也不淋雨。”在摩尼镇“扶贫车间”内,刘兴连正在给扎染手提包安上提手,自“扶贫车间”成立以来,通过免费的培训,她全面学习画、扎、浸、染、煮、拆、晒七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流程,已经在车间工作了几年,早已成为技艺能手,平均月收入近2000元。

2018年,在脱贫攻坚战中,该镇整合蜡染、扎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立“摩尼镇手工扎染蜡染扶贫车间”,为家门口50余人提供了就业平台。

笔者看到,在安置点背后,是一个菌子生产厂区,工人正在察看马桑菌的长势。为进一步拓展就业岗位,2021年,该镇还引进云上菌业公司,先后吸纳数十人到此务工。

何宣强,是摩尼社区一组组长,作为大银盘集中安置点的“管家”,是群众口中典型的“百事通”。他与各行各业都有密切联系,几年下来,已经为搬迁户介绍用工岗位8000余人次。

截至目前,该安置点已实现务工就业490人,其中,技术工285人,普工205人。当中,18人创业当上老板,涵盖了副食百货、装修装饰等行业。

未命名-1.jpg

大银盘集中安置点的农民们正在扶贫车间制作扎染手工制品。

享生活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真的没想到,在年老后还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田义村5社67岁的许绍伍入住大银盘后,作为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群众,他积极参加安置点国学馆、泸州市老年大学(摩尼教学点)、社区养老服务点的各类培训和文化活动。

在国学馆内,许绍伍正在练习毛笔书法,这是他在国学馆新学的一门“新手艺”。作为一名“文化人”,许绍伍参加书法培训后,水平从无到有,并有了长足进步,在许多婚丧嫁娶的重要场合,他都义务去舞笔挥毫。李子潘,在老年大学免费培训,仅仅参加了1次培训,就会写自己的名字。

“这就是今年一季度的红黑榜,红榜有拾金不昧、家庭环境好,黑榜有乱扔垃圾、违规用火……”在安置点公告栏前,禹登平正在为他的老伙计们解读公告栏上的内容。60岁的禹登平已参加老年大学一年多的培训,从不识字到简单识字、理解国家政策,还将自学到的农业常识应用到种庄稼的实践中。

“王大姐,走,跳舞了。”傍晚,在许绍伍家楼下,三三两两的阿姨向楼上呼喊,结伴去广场锻炼。王大姐,是许绍伍的老伴儿王泽润,是“广场舞大妈”队伍中的一员。谈起跳舞健身带来的好处,她乐在其中,“跳舞不仅打发了时间,长期下来,我的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也有了明显的好转。”

目前,安置点设有老年大学、国学馆、社区养老服务点、小广场等文化娱乐场所,并开展象棋、围棋、广场舞等免费培训,开启“享生活”模式。截至目前,每年培训500余人次,开展老年活动20余次。

采访手记: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该镇易地扶贫搬迁根据人口设置了6类房型,搬迁户以人均2500元、每户不超过10000元的标准,便可获得一套属于自己装修一新的“小洋楼”,今昔相比,搬迁户终于告别大山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幸福感、获得感成色饱满。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不断迈进,广大干群齐心协力,因地制宜埋头实干苦干,幸福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甜。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