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茂县:文旅“火”起来 农业“富” 起来 发展“快”起来
来源:四川经济网 时间:2023-07-14

(记者 严易程 文/图)茂县,阿坝州东大门,地处九寨沟、黄龙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中转站,是联结“九寨沟”“大熊猫”“三星堆”三个四川省旅游品牌的纽带,是阿坝州构建“旅游高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拥有神秘的古羌文化,是展示中国羌族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重要窗口。

未命名-1.jpg

美丽茂县

阿坝州建州70年来,茂县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理念,持续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大力推进农产品绿色化、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种植,实践探索出了“三个一亩”复(套)种模式,并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导向,通过技能改造升级、产业链延伸,工业产业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同时,培育“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康养”等旅游新业态,周末、假日、夜间、避暑、冰雪五大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已然成形,文旅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

7月12日,行走在茂州大地上,记者看到,无论是高山羌寨还是河谷村落,文旅事业、生态农业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一曲曲新时代欢歌在茂县3000多公里的土地上奏响。

文旅+  古羌文化“活”起来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被誉为“云朵上的民族”。

当天,恰逢一场羌族婚礼接亲仪式正在中国古羌城举行,记者沿着羌文化广场顺着台阶拾级而上,穿过巍峨的古羌城城门,进去便是羌王官寨。羌王官寨作为展示羌族社会文化的地方,共有三层。走进第一层,这里主要展示办案、议事的功能区。此时,阵阵羌笛声从二层传出,循声而去登上第二层,两位传承人正在演奏羌笛,一旁,羌绣传承人也在官寨窗前展示羌绣技艺。

未命名-1.jpg

中国古羌城

“官寨内不仅展示了羌族人在祭祀、聚会、婚娶、农耕等各个场景,游客还能近距离了解羌族文化和习俗。”中国古羌城负责人介绍,中国古羌城保持了羌族原有的建筑风貌、民风民俗、祭祀礼仪,充分体现了羌文化的原生态环境和羌民族的生息特点。

羌绣是一种传统刺绣艺术,也是具有代表性的羌族文化符号。

绣花鸟、绣山水、绣羌族建筑……在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绣传承人李兴秀,正埋着头,全神贯注飞针走线。

未命名-1.jpg

羌绣制作

“羌绣越来越‘火’了。”李兴秀说,她每年都会带一些展品去国外展示,最后都会被抢购一空,她制作的羌绣已经远销加拿大、荷兰、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羌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如何让羌文化留下来、记得住?在茂县图书馆,建有阿坝州目前唯一一个羌族数字资源室,将全县羌族文献的资源有效整合,通过视频、图片和汉字,让羌文化留下来、记得住。同时,借力古羌文化传承、保护和弘扬的民间力量,组织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羌族萨郎、肩铃舞、羌绣、羌笛等项目培训,发展壮大了传承弘扬古羌文化的力量。

近年来,茂县不断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服务配套、提升旅游品牌、拓展旅游市场、优化旅游环境,整合中国羌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羌王官寨、演艺中心、金龟寨等景观景点及特色建筑打造中国古羌城,将中国古羌城打造成为了我国规模最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羌文化核心展示地,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通过古羌族原有的民风民俗、祭祀礼仪等“活态文化”演示,搭建了羌文化对外展示交流的平台,丰富了古羌城旅游业态,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体旅互动、农旅协同、商旅一体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成为了羌文化旅游主要目的地之一和成都通往川西北高原主要的旅游集散地之一。

农业+  因地制宜“富”起来

茂县地处川西高原,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照、湿度、温差、土壤等环境优势,种出的李子、苹果等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一场小雨过后,山野田间薄雾浮动,生长在其间的苹果林绵延数里,像画卷般铺展于阿坝州茂县赤不苏镇赤不苏村。不远处,村民王明正在自家果园里察看苹果的长势。

“我们村山高地偏,以往光种青稞、玉米等传统农作物,收入并不高。”赤不苏村村民王明曾经守着3亩地,过活了大半辈子,从来不知道还有“复合种植”这种种植模式。去年,在村支部书记王成龙的鼓动下,王明地里种下了2亩瑞雪苹果,根据时令,苹果树下又套种起青稞、玉米和莴笋等粮食蔬菜,加上养猪、园区务工和发展民宿,一年下来,有4万多元的进账。

未命名-1.jpg

赤不苏村

耕地少、产量小、产值低,赤不苏这样的高半山村应如何作答高标准建设“天府粮仓”的考题?

据了解,作为阿坝州的农业大县,茂县摸索总结全县农业种植方式,2022年在赤不苏村率先推出“一亩稳定粮、一亩高产果、一亩增收菜”的“三个一亩”复合种植模式,即果+粮+菜立体种植模式,将一块地掰成三块种,年平均亩产值从过去1.3万元,增加到去年2.5万元,实现了增粮、增产、增效益三重目标。

“过去,由于村里种植的苹果品质低、口感差,导致了苹果销量上不去。直到2019年开始,村里引进瑞雪、富士系列苹果进行试种,目前村里的苹果已远销省外和成都一带。”赤不苏村党委书记王成龙说,除水果种植以外,村里在“三个一亩”复合种植模式下,把一块地掰成三块种,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三个一亩’复合种植模式最大化用好土地资源,平均亩产达到年收入2.5万元,不仅装满了老百姓的‘粮仓’,还有效解决了农村耕地少、产值低现状,实现了增粮、增产、增效益三重目标。”赤不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晨洋说,当前,通过建设发展赤不苏河谷特色农业园区,赤不苏村在高半山建设生猪养殖场,在低半山种植果蔬粮食,大力发展起了“种养循环”产业,未来将立足羌文化资源,充分挖掘羌文化内涵,建设更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羌乡魅力新村。

未命名-1.jpg

苹果长势喜人

按照发展规划,到2025年,茂县将基本实现“三个一亩”模式全县农户全覆盖。届时,全县将建成标准农田7万亩,实现农业总产值2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104元,走出了一条民族地区建设高半山生态粮食区、助力“天府粮仓”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赤不苏村只是茂县助力“天府粮仓”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跨越的一个缩影。

走进上关村岷江百合花谷内,一阵阵花香扑鼻而来。

“当前,我们正按照‘闻花香、品花味、寻花趣、赏花色’的乡村旅游打造思路,通过丰富旅游业态,让花开遍上关、让花香弥漫上关,让游客游遍上关,把上关打造成一个集民宿、观光采摘、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乡村休闲度假综合体。”茂县富顺镇上关村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未命名-1.jpg

游客打卡岷江百合花谷园

近年来,上关村依托自然禀赋,倾力打造岷江百合花谷园,修建了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亲子游乐、露营烧烤等基础配套设施,通过“公司+村集体+党支部+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做到了新农村建设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并先后荣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阿坝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阿坝州乡村振兴示范村、茂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先进集体和 “茂县县级(3A)先进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增添了新动力。

70载风雨兼程,70载沧桑巨变。70年来,茂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公共设施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历史机遇,茂县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铿锵的脚步,走向灿烂的明天,走向崭新的辉煌。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