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彬 邱雨艺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正勇
近日,梓潼县创建国家水稻制种标准化示范区动员大会召开,这标志着该县“国家水稻制种标准化示范区”在成功入选第十一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后,迈入了“示范区”创建的快车道。据悉,这也是四川创建的首个“国家水稻制种标准化示范区”。
成功入选
梓潼再次进入水稻制种“国家队”
作为首批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在水稻制种发展过程中,梓潼县切实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推进水稻制种“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五化建设。如今,梓潼县水稻制种已形成机械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无人机防病治虫、无人机授粉、机械化收割、烘干房烘干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全县建成水稻制种100亩以上集中连片、长期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92个,机械化率达到75%。
2022年12月30日,经现场考察、推荐申报、现场答辩、综合评定等环节,以梓潼县人民政府为主体申报的“国家水稻制种标准化示范区”成功入选第十一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这也是四川省首个“国家水稻制种标准化示范区”,梓潼在制种历史上再次进入“国家队”。
如何示范
新制订10 项以上项目标准
7月7日,《梓潼县创建国家水稻制种标准化示范区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发布并实施。根据该方案,要求以打造全国种业强县和西南地区水稻制种产业高地为目标,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建设思路,全面推进国家水稻制种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
到2025年,建立覆盖水稻制种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新制订10项以上项目标准和2项以上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建成水稻制种标准化示范基地6个,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2-3 家,培养兼具水稻制种技术和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50名以上,助力建设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1个,建成水稻种子质量监管追溯平台,确保2025年12月底前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