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春燕 李弘)7月21日,全省“鱼米之乡”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内江市隆昌市举行,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总结交流2022年“鱼米之乡”建设经验,谋划2023年“鱼米之乡”建设工作,推动“鱼米之乡”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隆昌市现场参观学习
当天上午,参会人员前往隆昌市内荣农高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西南片胡家镇稻渔综合种养核心区、内荣农高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东北带等地现场参观,详细了解隆昌市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经验作法。在下午的推进会上,2022年度“鱼米之乡”建设县分别交流了经验做法,新一批“鱼米之乡”建设县介绍工作思路和举措。
会议现场
四川省水产局党委书记、局长何强充分肯定了“鱼米之乡”建设成效,对全面推进“鱼米之乡”建设再上新台阶从政治站位、规划布局、建设质量、主体培育、支撑保障等五方面提出要求。
会议提出,各地要把建设“鱼米之乡”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部署,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布局,全力推进“鱼米之乡”建设。
会议要求,规划布局再优化,做好结合,高起点谋划。着眼长远,科学布局实施区域。借助专业力量,确保可操作性。建设质量再提高,规范建设稻渔设施,因地制宜选择种养模式,解决好“种什么、养什么”的问题。
会议要求,主体培育再加强,要加强招商引资,既要注重引进有实力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又着力培养和培育本土个体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解决好“谁来养”的问题。要注重宣传发动,做好思想动员,通过召开坝坝会、现场培训会、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培训好乡镇干部和老百姓,提高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积极性。要强化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社+农户”“专业社+基地+农户”等方式,通过供技术、供种苗、供饲料、供物资、供服务、保底收购价等模式降低农民投入风险,增加收入,带动更多农户发展稻渔产业。要紧紧聚焦稻渔米(鱼、虾)的生态优势和品牌优势,开展品牌创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
会议强调,支撑保障再夯实。加强组织领导,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做好技术支撑。要开展一批培训,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农技部门、产业协会,聚焦稻渔综合种养的关键技术需求,加强种养技术培训。要建好一支队伍,成立涵盖种植、养殖、农建等技术服务的团队,全程跟踪服务,定期上门服务,指导田间工程建设,解决种养技术问题,实现水稻和水产品产量双丰收。
隆昌稻渔综合种养
此次会议选择在隆昌市召开?缘由隆昌市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走出一条西南丘区农业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建成稻渔产业规模17.1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52%,实现产值18.4亿元。稻渔综合种养实现水稻产量14.6万吨、水产品产量3.9万吨,其中稻田虾产量占四川省总产量的14%。
2023年,隆昌将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荣农高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三大平台,以“鱼米之乡”建设项目为契机,聚力打造西部地区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