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为统筹推进四川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碳达峰目标任务,近日,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四川省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四川首个统筹考虑二氧化碳与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双碳”专项方案,明确了四川“十四五”期间及更长一段时间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主要目标,并对重点任务和重大行动进行安排。
《方案》提出,到2025年,四川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与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统筹融合的格局基本形成。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1230万亩;畜禽粪污资源化设施装备配套率稳定在97%以上、综合利用率达80%;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 43%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推广标准化稻鱼综合种养60万亩。
到2030年,四川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和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开展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594万亩;畜禽粪污资源化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稳定在43%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推广标准化稻鱼综合种养100万亩。
《方案》明确了六大重点任务,分别为种植业节能减排、畜牧业减排降碳、渔业减排增汇、农田土壤固碳、农机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替代。
种植业节能减排方面,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优化稻田水分灌溉管理,改变冬水田耕作制度和改良稻田秸秆还田技术,降低稻田甲烷排放,加强氮肥农田管理,降低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
畜牧业减排降碳方面,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推进品种改良,推广精准饲喂技术,提高畜禽单产水平和饲料报酬,降低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管理,推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的低碳化技术。
渔业减排增汇方面,发展标准化稻鱼综合种养、池塘健康养殖、大水面生态渔业,加大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构建立体生态养殖系统,推进节能减排,增加渔业碳汇潜力。
农田土壤固碳方面,推动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人工种草等措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退化耕地治理,提升农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农机节能减排方面,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撬动,优先将先进适用的低碳节能农机装备纳入补贴范围,引导农户购置节能环保、复式高效、高端智能等新装备,支持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等太阳能富足地区开展太阳能提灌站建设。
可再生能源替代方面,优化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建立高效、清洁、便捷的可再生能源供求体系。
此外,围绕重点任务,具体开展十项重大行动,分别为稻田甲烷减排行动、化肥减量化行动、秸秆综合利用行动、畜禽养殖低碳减排行动、水产健康养殖低碳行动、农机绿色节能行动、农田碳汇提升行动、可再生能源替代行 动 、科技创新支撑行动、监测评估体系建设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