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菲菲
“昭化茯苓有品牌、有平台、有市场,产业前景广阔,要依托茯苓生产基地、集散地优势,抢占标准、规模、平台制高点,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带领更多百姓增收致富。”近日,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专家组一行在广元市昭化区开展茯苓种植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中期检查时给予评价。
“探索建立引进龙头企业共建模式,在茯苓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提高产品市场价值。坚持产、学、研协同发展,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与产业效益,持续擦亮‘昭化茯苓’金字招牌。”昭化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茯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昭化区多举措优化涉林企业服务。
近年来,昭化区结合林业部门工作实际,在护航涉林企业健康发展上持续发力,帮助涉林企业排忧解难,服务全区经济发展大局。
加强“政企联络”,缩短“服务距离”。该区制定服务涉林企业工作机制,明确专人负责重点项目林地审批和林木采伐现场服务,定期到服务企业开展走访座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政企沟通机制。开展“问题线索大征集”“突出问题大整治”“监督质效大提升”行动,坚决纠治影响营商环境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快速有效保障了绵广高速、白果风电二期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用地。
增设“服务专班”,减少“审批时限”。昭化区行业部门抽调资源管理、行政执法、行政审批、保护地管理、生态修复等股室的专职人员组成项目审批服务专班,做到项目建设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全程跟办。编制《广元市昭化区林业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公开审批事项、审批时限、申请材料等基础信息。建立绿色通道机制,为重点项目落地提供快捷审批服务,把涉企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到法定时限的1/3,助力12个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开工。
注重“政策扶持”,节约“企业成本”。该区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先后投入350余万元帮助俊业、黎生、佳华等涉林重点企业建立食用菌、笋用竹、茯苓加工生产线和气调库,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成功为上述企业贴息53万元,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从市场主体需求出发,主动服务企业。在多方努力下,昭化区涉林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