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刘玉明
“提灌站重建后,不会再缺水了,村民种粮的积极性更高,明年村里的粮食产量将实现大幅增长!”8月22日,在三台县古井镇枣林村鸡公岭提灌站,望着沟渠里汩汩流淌的清澈河水,该村党总支书记李林脸上满是笑意。
鸡公岭提灌站是三台县提灌站建设三年行动第一批完成改造的提灌设施。该提灌站在2018年被洪水冲毁,完全丧失提灌能力,枣林村6组200余亩土地因缺水,粮食产量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农田只能改种玉米、红薯等,一些农田甚至撂荒。
为充分发挥提灌站在农民生产生活和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古井镇在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和政策的支持下,投入7.3万元对其进行重建,新安装水陆两用水泵一台,新建控制室一座,重建后的鸡公岭提灌站已完全恢复提灌能力。通过提灌,凯江水顺着管道到达鸡公岭水渠,水渠对其进行分流,一部分流入村民的土地灌溉,一部分流入附近的堰塘蓄水,直接恢复灌溉面积达200多亩。
针对部分提灌站抗旱保灌能力不足等问题,三台县从今年开始在全县实施提灌站建设三年行动,有序推进全县340座提灌站更新改造,促进灌溉能力提升和灌溉面积恢复,守牢建好“天府良田”。
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次勇介绍,三台是提灌大县,全县有超过1/4的耕地需要提水灌溉,目前全县有1317座提灌站,其中2000年以前建成的多达875座,已确权的山坪塘有7926座,因遭遇2018年和2020年两次洪水破坏以及年久失修等原因,提灌站、山坪塘设施设备老化、损坏情况严重,群众希望恢复和更新改造部分被荒废的提灌站、解决“靠天吃饭”问题意愿强烈。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三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决定实施提灌站建设和农业生产用水设施能力提升行动。据了解,自8月初行动启动以来,该县多次组织召开“诸葛亮会”,深入论证项目实施方式、规范实施流程、研判难点问题,确保行动有序推进、落地见效;县农业农村局强化工作统筹,在项目开工后派出专人对建设情况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镇村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凝聚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单位全力抓的工作合力。
据介绍,三台县340座亟待恢复和改造的提灌站预计投入资金4561万元。该县统筹涉农资金3192万元,按照不高于总投资概算70%的补助比例,分三年支持该批提灌站建设,2025年全面完成。目前提灌站建设三年行动已在全县33个乡镇有序推进,340座提灌站完成改造后,将新增和恢复灌面10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