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8月25日,四川一项采用新组合、新技术并且全程机械化进行的杂交水稻制种在邛崃市首次示范中获得了测产227.7公斤/亩杂交稻种的高产纪录。
当日上午,细雨霏霏。在邛崃市牟礼镇开元村,几个农户正在制种田收割稻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组织相关专家对邛崃杂交稻制种项目进行现场验收。
“今年,我们首次在这里以新父本母本组合进行110亩的大面积全程机械化杂交制种示范,以生产杂交稻种(川种优3607)。”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欧阳裕元博士介绍 。
现场实收毛谷98.78公斤,折合平均亩产227.2公斤(标准含水量 13.0%)。专家组认为,项目集成的杂交水稻制种稳产高效生产技术革新了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方式,解决了邛崃市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技术瓶颈问题,有利于杂交稻安全生产,建议在邛崃市加快示范推广。
据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监徐大洪介绍,本次杂交生产的水稻种子“ 川种优3607”于2020年通过了长江上游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国家审定,是四川本土培育的一个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此前在眉山、梓潼分别通过全程机械化、半机械化制种示范,制种产量为180—225公斤/亩。 徐大洪还表示,当天的测产结果超出了此前的表现。据了解,目前传统稻种平均亩产为150公斤。
据介绍,邛崃有5户大户参与了此次百亩全程机械化制种示范,预计制种亩产值可达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