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茂县:一颗颗李子如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抢收现场倾听“产业经”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3-08-31

刘通 王鑫 记者 杜杰)8月28日,凌晨5点的茂县南新镇安乡村,天还未亮,寨子已经热闹起来。李子林里到处是采摘李子的村民、往来穿梭的三轮车。
  茂县是我省李子的主要产区,目前,茂县李栽培面积达8万余亩,年产量10万余吨。安乡村则是茂县李子苹果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园区李子和苹果核心种植面积4300亩,辐射带动全镇特色水果15301亩。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茂县李还先后荣获第九届农交会金奖、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一颗颗李子,是如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当天凌晨,记者来到抢收现场,倾听茂县特色水果快速发展的“产业经”。

收益好,干劲足
  天还没亮,村民文全李家的李子园里,晃动着10余束灯光。负责采收的人戴着头灯踩高凳、爬树杈,将青脆李快速放进果篮。
  “装满一兜(篮)了,快来接到!”呼喊声此起彼伏。等在树下的文全李来回奔走,将一篮篮青脆李倒进三轮车上的塑料筐。
  “摘李子有窍门。要用巧劲轻轻往上提,果子就不会开裂。”站在树上,村民廖学全一边摘,一边跟记者分享着自己的心得。
  “这个李子个头大。”“要个头大,就要管理好。”“李子品种也重要。”忙碌采摘的同时,大家也不忘讨论种植“诀窍”。
  “一筐、两筐、三筐……六筐,满了满了。”文全李抹一把汗,驾着三轮车将青脆李运走。
  一路走来,村民陈洪建家的李子园格外醒目:树高多在4米以上,连采摘用的高凳也都是2米的。树高叶密,连树上的采摘人都被遮起来,远远看去只见树枝摇晃。
  “这片李子树的树龄都在20年左右,像这棵老树,今年产300斤李子稳稳当当。”陈洪建说,这些老树带来的收益还不光是卖李子的钱,“我用自家的房子打造了一家民宿。”陈洪建说,背靠九鼎山的优势,每年冬季都能接待不少游客,收入还是很可观。

重品质,兴产业
  不一会儿,文全李的三轮车驶进陈洪建家的院坝。本地果商苟安全正指挥着10多人,将果农陆续运来的青脆李分拣包装,“这些青脆李都是发往省外的,最远能卖到香港。”
  慕名而来的外省果商也不少。“种植户5点下地采摘,我们6点左右‘摆摊’收购。今天收近5吨李子,马上要发到浙江。”来自安徽省的果商卢俊说,不远千里来茂县收李子,看中的就是茂县李个头大、品质好。
  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22年,茂县李产业收入从0.16亿元增长到11.47亿元。目前,茂县李平均亩产值在1.4万元以上,李产业已成为茂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龙头产业、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去年以来,我们县上在推广羌脆大李,这种青脆李个头大、口感好、坐果率高、甜度比现在的品种高1到2个点。”安乡村党支部书记邱光德说,目前全村已种植10余亩羌脆大李,这为未来茂县李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打下基础。
  除了自己种和卖,安乡村李产业还有“技术输出”。种了几十年李子的种植户付如兵说,去年他到贵州省帮人剪李子枝条,一天能挣260元。茂县果树嫁接、枝条修剪等果树管理技术的输出范围不只到贵州,据介绍,当地果农的“剪刀”还到过云南、河南等地。
  等一辆辆满载青脆李的货车沿公路驶出安乡村,种植户们才能坐下来休息。第二天凌晨,热闹的抢收场景还将继续上演。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