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9月11日,初秋微凉的雨水冲刷着西充县常林镇活佛山村已挂上枝头的一颗颗柑橘。在这个柑橘园区里,开辟有专用区域储存附近养猪场处理后的粪液,源源不断为柑橘供给有机养分。
当天,距离此地11公里开外的西充县城,以“有机激发新活力”为主题的2023西充亚洲有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下称“有机大会”)正式开幕。300余名国内外院士、专家、学者及各界嘉宾齐聚西充,共商有机产业发展大计。
西充县作为有机农业大县,交出了怎样的农业绿色发展答卷?下一步,将如何做好有机“文章”?带着问题,记者走入会场,走进西充的田间地头。
坚持种养循环
共建绿色生态家园
“有机认证面积16万亩,建有机农业产业园区25个,有机农产品认证品种105个,有机农业总产值达35亿元……”有机大会开幕式上,西充县长邓强公布的数据引人关注。从普通西部县城蝶变“中国有机农业第一县”的20年里,西充因有机这个概念而深刻改变。
在西充县浩瑞丰家庭农场,邓强的话得到了印证。该处养殖场修建了500多口沼气池,生猪产生的粪污进入沼气池,经过环保处理后的粪液进入1000多平米的沉粪池,再通过安装管道将粪液运至柑橘种植基地。业主张欢欢介绍,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免费供附近村民使用。
“近年来,通过科学合理的有机生产方式、种养结合、绿肥轮作及大量有机肥的投入等,采用生物、物理及人工措施,有效控制和减轻了水源污染,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质常年达标Ⅲ类及以上,生态环境状况处于‘优良’水平。”西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创新“有机田园”
引领健康生活方式
西充县晋城街道双庙子社区6组的菜园里,红彤彤的番茄一串串挂在枝头,胖乎乎的茄子圆润饱满……这片菜园并非独属某户村民,而是居民共有的“有机田园空间”。
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晓明介绍,为了满足辖区居民需求,助力“有机西充”发展,社区流转4.5亩土地打造“有机田园空间”,并将其划分为多个小田块,居民可自愿认领耕种。
在西充县有机农业发展中心指导下,这片有机田园通过加强田间管理、严格执行肥料合理使用标准、使用可降解的生产投入物等方式方法,今年首次栽种就迎来了绿色健康蔬菜大丰收。
“这是我们坚持生态有机的生产方式提高生态效益的具体举措之一。”西充县有机农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的有机生产,通过生产系统内部物质的循环利用,有机农业基地土壤有机质普遍达到2.5%以上,土壤通气性及疏松度明显改善,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显著提高,“不仅促进了农田养分循环、改善了田间小气候,还让生物多样性加快形成,全县生物种类及数量逐年增加。”
搏击广袤市场
西充有机大有可为
“有机食品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一类源于自然、更加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据统计,2022年,我国有机食品市场规模约为870亿元。”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院长任发政的发言引起思考。
西充如何更好地发展有机食品?他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加强有机生产意识;加强政府监督和专项整治;科学助力有机食品行稳致远。希望认真结合当前有机食品的发展方向,加强有机食品的生产规范,构建多元化的有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并在溯源和检测技术上进行突破,切实保障地方有机食品市场安全、平稳、可持续化发展。
围绕这些目标,开幕式上,中国(西充)有机农业研究院正式揭牌。同时,大会还发布了全国优质(有机)农产品品牌倡议书,倡议探索建立常态化、规范化沟通机制,共享行业资源,增进交流合作,凝聚政府、行业和社会各界共识与合力,共同推动有机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