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风吹稻浪,金穗飘香。9月23日,在成都市环城生态区青龙湖农业特色园中,一排排收割机将稻谷尽收囊中,一派丰收的景象。
几十米开外,青龙湖湿地公园内,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绿道丰收节,邀请市民们共建公园城市、共享绿色福利、共创美好生活,让人们在农田中体验收割乐趣、参与农趣集市、享受丰收季的美好。
如今的环城生态区,阳光下,地里的玉米、水稻、油菜正茁壮成长;田埂上,向日葵、格桑花、波斯菊、三叶草随风摇摆;微风中,不少市民正在田地里体验农事活动……环城生态区的农业不仅仅是大田种植,更是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景观农业,既是农田的生动呈现,也是公园的灵活表达。
环城生态区稻田里收割机轰鸣。天府绿道集团供图
既是田,也是景
打造都市景观农业
如今在环城生态区农业示范区,阳光下的水稻、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在秋风中哗哗作响,不少市民在其中骑行、打卡、拍照。
“环城生态区的农业不仅仅是大田种植,更是高附加值的都市农业、景观农业。”绿道农科公司农业项目负责人唐良见说,“我们分区分类、科学布局环城生态区农业生产,促进环城生态区粮中有景、景中有粮。”
唐良见介绍,在都市景观农业打造方面,环城生态区拓展现代农业功能,将农业与景观有机结合,打造以田园风光为主、人工造景为辅,独具成都特色的都市大美农田景观。同时,盘活农田周边现有的川西林盘、河流等景观资源,构建水田、旱地、自然水面、灌溉渠系、绿道、林盘相互交织、错落有致的大地景观骨架脉络,充分展现独特的川西田园风光。
“我们还通过品种选择、播期调控等技术措施,合理配置环城生态区不同区域的种植布局。”唐良见说,“比如,通过紫色水稻、黄色小麦等特色粮油品种带状拼接、熊猫造型、文字造景等图案种植进行田间美化。”
唐良见告诉记者,环城生态区将充分利用茬口期闲置田地举办田园艺术节、稻田音乐会、农田运动会,不断丰富农业景象,打造都市景观农业打卡地。
“秋收后我们将进行土地整理,而后将进行小春播种,下一季种植将以油菜、小麦、蔬菜为主。在景观农业打造方面,将在部分点位布局彩色油菜、小麦进行图案造景。”
数智化管理
助力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当下,环城生态区田野里飘荡着收割机的轰鸣声,汇聚成一幅幅动人的秋收图景。
据了解,天府绿道集团围绕环城10万亩良田,采用数智化管理,打造了智慧农业一体化平台,结合以粮为主、粮经融合的原则,基于大田种植场景,链接农业与科技同步发展,助力产业进步。
平台聚焦农业七大核心环节“耕、种、管、灌、收、储、销”,运用物联网、GIS、大数据、云计算、AI等先进技术,实现全流程多主体高效协同。通过纳管农业生产核心要素(土地、人员、技术),提炼农业数据,优化生产模型,形成智能决策,联动智能设备,全方位多角度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效率和农业生产效能;同时结合环城粮油产业带“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特点,设立农业专区,构筑一三产新场景示范点。
“在实现农业数智化的进程中,我们将坚持强基才能速赢的准则,逐步打造新农人赋能平台,服务于农业根本,助力行业走入新时代。”天府绿道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农业一体化平台“一屏监管、N端协同”的产品形态,可支持在指挥中心、大田巡查、农田作业三大场景,以可视化方式直观知晓田间动态及趋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强了农产品质量管控,并降低了生产消耗。
多产粮、产好粮、装满仓,环城生态区“天府粮仓”的故事正在年复一年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