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莉)时隔半年,当蔬菜“国家队”再次来到石渠县洛须镇邓玛生态农业园区时,团队3月播下的蔬菜新品种,如今均已进入收获季。
这里说的“国家队”,是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站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石渠县科技特派团团长常伟研究员带领的科技帮扶团队。9月24—26日,团队来到园区的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大棚内,调查了今年引进的番茄、螺丝椒等试验种植品种生长情况。
常伟研究员(左)介绍番茄试种表现。 受访者供图
“这个品种来源于荷兰,叫‘萨琳娜’,番茄风味浓郁、口感佳,外观着色均匀,测试可溶性固形物达6.2%。”在大棚内,常伟对引进试种的品种田间表现如数家珍,“今年3月,特派团专家们从国内外引进了系列大粉果、口感番茄、樱桃番茄、上海青和特色蔬菜体系内专家培育的系列螺丝椒等新品种共72个。”
常伟介绍,这些品种的表现均不错。“我们从植株长势、抗病性、果实外观、风味、品质、产量等多方面对这些品种进行了对比,筛选出了‘川粉22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自主选育)和‘萨琳娜’(国外引进)等优秀番茄新品种。”
石渠县平均海拔 4000米,是四川距离太阳最近的县。“这里水源洁净、光照充足,具备高品质番茄生长的极佳自然条件。同样的番茄品种,在石渠种植,糖度要高出2个百分点。”常伟告诉记者,在石渠发展高品质番茄生产,前景广阔。
省农科院园艺所李志副研究员介绍,本次石渠之行,专家们还到奔达乡德卡村农牧民的蔬菜大棚,针对辣椒、西葫芦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温室温度湿度管理等具体问题,现场手把手指导。来自西南民族大学的丁路明副教授等特派团和“三区人才”专家分别就牦牛放牧管理优化、青稞品质分析及加工评价、饲草高效栽培等专业技术内容开展培训,60余名农牧民参加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