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面对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高温干旱天气,如何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是摆在种业人面前的一道必考题。
节水抗旱稻在各地扎根
9月的宜宾市屏山县新安镇石龙村,“旱优737”“旱优73”“旱优3015”三个旱稻品种进入成熟期,在位于海拔800米的高山上随风摇出千重稻浪。
10月的乐山市沙湾区牛市镇安池村,今年试种的“旱香1号”“旱优73”和“旱优116”三类旱稻正落地生根,有望破解当地宜耕农田、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季节性缺水现象突出等问题。
还有成都青白江、德阳什邡……节水抗旱水稻良种正不断在四川各大水稻主产区扎根。
“选育和推广高产、稳产且抗逆性强的品种,是近年来水稻育种的一个方向,越来越受到种植户欢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所长蒋开锋介绍。
节水抗旱稻是既具有水稻的优质高产,又具有旱稻的节水抗旱特性的水稻新品种。“旱优73”推广单位四川云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然介绍:“在有水灌溉的条件下,节水抗旱稻产量、米质与普通水稻基本持平,但可节水50%以上。”
“发展旱稻的收益远高于玉米等粮食作物,今年试种成功后,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生产面积。”安池村党总支书记潘复友介绍,今年是头一年试种旱稻,目前种了30多亩,预计亩产量将达到400公斤以上。
据介绍,截至目前,全省播种节水抗旱稻过万亩,布点300多个,覆盖川内85%以上县市区域,根据今年种子经销商预订量来推算,节水抗旱稻有望明年在川推广面积超过20万亩。
适宜机收品种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四川农业机械化水平正不断提升,今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7%。
“机械化收割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造成粮食损耗,适应机械化收割的良种更容易在市场中推广开来。”蒋开锋介绍,抗倒性等特性是良种适应机械化必须要过的一关,近年来,四川涌现出一大批这样的良种,比如“宜香优2115”“品香优秱珍”等。
“宜香优2115”品种权所有公司四川绿丹至诚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丹公司”)董事长岳元文介绍,该品种自审定推广以来,已累计种植超过2000万亩,按国家区试增产数据乘以缩值系数0.85计算,亩均增产27.2公斤,“宜香优2115”已累计新增优质稻谷超过5亿公斤。
在适宜机械化上,“宜香优2115”具有含抗倒伏基因、籽粒脱粒性适中等优点,利于机械化收割,减少收获损失。岳元文介绍:“这个品种推广多年后依旧表现强劲,预计明年推广面积25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