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颖昳 张雪 文/图
“太好吃了!这个橘子汁水比较多,皮比较薄,满满的果冻味道。”“可以再预订一些吗?过几天再给我发几件爱媛。”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上,“仁寿果”展区13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展,46种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而独具仁寿特色的“仁寿果”,凭借“颜值高、口味好”的绝对优势,在展示展销现场惊艳“出圈”,赚足了客商和消费者的眼球。
近年来,仁寿立足区域优势,重点发展柑橘、枇杷、梨子等特色水果产业,建成产业基地47万余亩,水果年产量62万余吨,产值超35亿元,先后被评为“中国清见之乡“”中国不知火之乡”“中国枇杷之乡”,枇杷和梨子获得地标产品认证。
消费者关注“仁寿果”。
现场签约 采购金额超200万元
本次实力出圈的“仁寿果”,正是仁寿县县委、县政府以系统化思维打造的仁寿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仁寿果”——文宫枇杷、“仁寿果”——曹家六月雪梨、“仁寿果”——虞丞丞相果、“仁寿果”——新店金凤凰(清见)、“仁寿果”——板桥不知火等主导品类为代表,精准定位高端消费人群。
记者注意到,本次农博会期间,仁寿县富泽乡村投资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展位的“曹家六月雪梨”不断在补货,这些梨子是仁寿县曹家镇通过老梨树与幼树反复授粉、嫁接培育的新品种,具有削皮后24小时不变色、抗氧化的优点。特别展出的128元礼盒装,更是一到货就被抢购一空。尽管价格比论斤卖高出不少,但并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我们计划明年将展区扩大一倍。”谈到水果的销售问题,该公司工作人员任剑锋告诉记者,公司联合曹家镇种植合作社正逐步完善电商平台,希望借力互联网让水果出川、出国。
时令鲜果备受欢迎,早已出圈的“爱媛38号”在本次农博会上掀起另一股抢购热潮。“展会期间,爱媛橙的预订量就达到了6万斤。”仁寿县曹家镇林利家庭农场负责人陈婉秋说,爱媛橙即将迎来大量上市的季节,许多消费者和客商选择了预订的采购方式。
据统计,农博会期间,“仁寿果”展区签约贸易采购金额达206万元。
品牌“出圈” 收获合作机会
作为“天府粮仓”的“果盘子”,仁寿已基本形成“粮经为主、种养结合、南梨北枇、东西柑橘”的产业布局,逐步成为成渝双城农产品配送基地和重要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农业强不强,关键靠品牌。围绕“仁寿果”品牌建设,仁寿县多措并举,从实施水果产业品质和产量提升工程、引导标准化生产和基地建设、严格质量监管和扶持品牌推广等措施入手,促进仁寿水果产业不断提档升级。
“根据仁寿特有的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环境,在省农科院、川农大等院校专家指导下,我们选取适合仁寿种植的优良品种,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按照最严格的选果标准,挑选出特级水果。”仁寿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杜艳介绍,仁寿县从开展院校合作改良品种、改良生产管理技术,出台“仁寿果”选果标准体系等方面着手,积极实施水果产业品质和产量提升工程。
在引导标准化生产和基地建设方面,仁寿按照“品牌+基地”的模式,采取标准化生产规范,打造一批上规模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引导农业散户、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生产要素供应、加工、销售、储藏、运输等环节深度合作,延长产业化链条,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或“产业共同体”。
在农博会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上,四川山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仁寿县富泽乡村投资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仁寿县曹家镇林利家庭农场均成功与采购商达成合作。杜艳说,本次“仁寿果”在农博会上“圈粉”,更加坚定了仁寿县各农业经营主体种好果的信心,下一步将严格加强对农业投入品销售主体和使用主体的管控,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以更高品质的“仁寿果”精品水果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更多需求。
持续发力 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个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除了强化电商销售和加快政企合作外,仁寿县还着力打造以川果智慧冷链物流中心为龙头,各乡镇分选基地为支撑的配送体系,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智慧化、现代化农产品分选中心、配送中心、集散中心。
其中,川果智慧冷链物流中心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保障了水果的新鲜及质量溯源,提高了水果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使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从仁寿发出的高品质水果。
着眼未来,“仁寿果”区域公共品牌的建设之旅始终步履铿锵、目标远大。仁寿县多方联动,携手四川国际博览集团做大做强“仁寿果”品牌,依托博览集团在会展、品牌、市场等多方面的优势,助力“仁寿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杜艳表示,“仁寿果”品牌的打造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未来将持续做好品质、做深服务、做优市场,引导全县果农安全科学规范生产,通过各类电商平台进一步让消费者更方便地购买“仁寿果”。她向社会各界发出邀请:“县委、县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将提供最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最大的诚意欢迎大家加入到‘仁寿果’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