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11月14日,四川全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绵阳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全川深入实施食品轻纺产业体质倍增计划,推动以生猪加工为重要内容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省310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94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利润总额29.8亿元,同比增长8.5%。
为进一步推动猪肉精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川制订出台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肉制品加工产业纳入重点培育,提出围绕18个重点生猪养殖大市,依托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加强产业示范引领,推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
四川拟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推动希望食品、通威、高金、铁骑力士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四川金忠、成都佳享等企业成长为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一批小微企业升规入统,进一步壮大市场主体规模。
此外,四川鼓励企业紧跟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推动产品向便捷化、营养化方向发展。支持猪肉精深加工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支持猪肉精深加工装备的生产研制,推动传统酱卤、休闲方便等肉制品工业化现代加工技术攻关。
在推进会交流发言环节,不论是高校专家的演讲、地方成效的汇报,还是龙头企业的分享,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科创。
“外种猪占比高达97%,饲料高度依赖进口问题,生猪病死率高……品种、饲料和疾病问题,是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拦路’的三大突出问题。”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教授陈代文在主题为《科技创新驱动生猪产业革命》的演讲中提到,养猪是系统工程、综合产业,应在遗传育种、饲料营养和疫病防控方面加强基础研究、强化科技创新,为突出问题找到解题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