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达州达川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让乡村振兴“地”气十足
来源:四川经济网 时间:2023-11-29

(付勇 李杏 桂丹倪 刘欢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近日,记者来到达州市达川区石梯镇铁顶垭村看到,道路两旁地势低洼处,数台挖掘机正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分组作业,机器的轰鸣声在广袤的田野间此起彼伏。施工人员正抢抓秋收后的“黄金时期”,对农田进行“小改大”平整、整形……

连日来,在达川区石桥镇、石梯镇的田间,人喧车忙,高标准农田建设正酣。

今年以来,达川区按照“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的建设目标,突出流域化、灌区化、产业化整体布局,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6.1万亩,涉及6个标段。截至目前,所有标段已全部开工,预计年底完成土地平整主体工程。

未命名-1.jpg

达川区万家镇高标准农田(李彦 摄)

“小田”改“大田” 助推粮食生产机械化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高标准农田建设”已连续12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过去,机械化作业难度大,运输施展不开,种粮用工成本高,地块零碎等问题制约着农业发展,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如今,高标准农田一并解决了这些问题,美好“丰景”正变成农民可以看得见的未来。

“以前地块小,大中型农机无法开展作业,大都靠人工,成本高,效果也不理想。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后,改变了过去小地块的限制,以后大型农机具就可直接开进田间地头了。”铁顶垭村党总支书记李小渊向记者介绍:“今年全村共有1067亩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一部分流转给业主,一部分仍由村民自种,种粮我们越来越有底气了。”

刘永忠是铁顶垭村13组村民,也是该村的种植大户,成立了达川区茶斗坡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余亩,涵盖石梯镇的3个村子。今年推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刘永忠所承包的铁顶垭村片区的土地也在此列。

“以前收割一亩田从早忙到晚,人工费至少要300块钱,收完还要自己脱穗,成本太高了,多数人都不愿意种,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搞好后,收割机只需花10多分钟就能收一亩地的粮食,每亩还只收100块钱,既省时又省力,大家种粮食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刘永忠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很是满意。

未命名-1.jpg

挖掘机平整土地(李彦 摄)

“粮田”变“良田” 促进稳产增收“集约化”

当天下午,在达川区石桥镇大林沟村一处平坦开阔地带,几台挖掘机正紧锣密鼓地作业,不一会儿便开垦出一块块整齐的土地。这是达川区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稳粮增收的生动体现。顺着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负责人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大片土地已开垦平整。

据达川区土肥站副站长唐正运介绍,大林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1750亩,10月中旬开始动工,目前正在进行田地平整及田形调整,预计12月底前将完成主体工程。下一步,还将进行灌溉与排水工程、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科技推广工程,助力粮食丰产丰收,真正让“粮田”变“良田”。

除大林沟村,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还有石桥镇中文社区、八一村、高峡子村等。

杨华宗是石桥镇中文社区居民,今年56岁,2015年,本在外务工的杨华宗回到家乡,承包起1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

“现在田块规整,也有机耕道,大型机器上下容易,操作方便,以前种10亩谷子要几十个人抢收,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收割机一来,估计一两个小时就搞定了。”杨华宗盘算着,接下来,再多流转100亩土地种植水稻,等“上手”后,再逐渐扩大规模,成立专业合作社。

“达川区属于浅丘地带,部分地区较为平坦,通过田型改造,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再通过技术加持,粮食产能稳步提升。”达川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庞厚军表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是对“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田网、渠网、路网配套,耕地质量提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75%,田间道路通达率达90%,综合机械化率提高40%,劳动生产率提高20%以上,种植成本每亩降低250元以上,土地流转费每亩增加到800元以上。

未命名-1.jpg

达川区万家镇高标准农田(李彦 摄)

“高效”到“增效” 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

近年来,达川区通过“整村整乡推进、集中连片打造”方式,扎实推进区域内田型改造,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86.53万亩。2021年,达川区入选全省“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县”。

11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达川区万家镇迎风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看到,田间水泥路四通八达,灌溉渠贯穿田间地头,放眼望去,一块块平整划一、集中连片的油菜田映入眼帘,一片生机盎然。

如今,村里的农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达川区万家镇迎风村、赵固镇垂虹村等地的村民都已尝到了高标准农田“甜头”。

据了解,这些变化都得益于达川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大力推进,逐步完备农村基础设施,促进粮食产能全面提升,切实提升农业效益,增强农村活力,增加农民收入。

从2021年开始,达川区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区推进契机,以南岳、大树、万家三个乡镇的农田为基础,在其核心区的10个村(社区)91个村(居)民小组规划建设10万亩高标准农田,连片打造“南大万”10万亩现代粮油园区,为达川区乡村振兴按下了“加速键”。同时,配套建设生猪养殖场16家、肉牛养殖场4家,实现种养循环全覆盖,并引进了多家龙头企业进行粮食生产。

“以前,我们这里的田块比较零散,路又不通,沟渠也没有完全连通,无法开展机械化作业,全靠人力。”达川区万家镇钜广家庭农场负责人赵勇指着一大片现代高标准农田感慨说,“现在都是高标准农田,大中型农机农具都能开进来,耕、种、管、收全部实现机械作业。”

“秋收后,地里种上了油菜和小麦,这几天正使用无人机喷除草剂和施肥。村里高标准农田建好后,水稻不仅长势好,亩产也提高了,客商直接上门来收,不愁销路。”赵勇面露喜色地向记者算了笔账,今年他流转的600多亩地,收入将近70万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未命名-1.jpg

达川区万家镇高标准农田平整土地中(李彦 摄)

谈及未来规划,赵勇告诉记者,明年争取再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领村民们一起过上红火日子。

达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潘刚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贯彻落实好耕地保护,坚决守住守好粮食安全底线,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排灌渠系等方式,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耕地“强筋健骨”,确保耕地质量得到提升,推动全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川东地区粮食产业新高地。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