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文/图
“你们这个灯不得行哦,要换!”“你看我这个灯可以不?”“怎么只换一盏呢,其他的一起换了嘛。”近一周,“换灯”成为农贸综合市场商户们口中的高频词。
12月1日起,《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办法》明确提出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这意味着“生鲜灯”即将退出曾纵横多年的食用农产品市场。
11月30日,新规生效前夕,记者走访成都市多家农贸综合市场察看“生鲜灯”“退市”情况。
农贸市场工作人员正在更换新灯具
忙
当晚撤掉所有“生鲜灯”
在武成大街的安居天涯菜市场里,生鲜蔬菜区的LED白光灯将通道照得明晃晃,但走进隔壁区域的鲜肉摊,红艳艳的“生鲜灯”又为光照本不充裕的角落蒙上了一层昏暗的光影。
“最迟今天晚上必须换好,明天就晚了,罚款都是5000元起步哦。”市场管理员刘颖走到还没有换好新灯具的商户摊前一一提醒。11月28日,成都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禁止使用“生鲜灯”的提醒告知书,提醒相关方及时自查,停用并更换不合规的照明设施。督促商贩换灯成了刘颖和同事们每天最要紧的事。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冻青树农贸市场。“市场这边挨个通知了的,要我们今天全部换完。”在市场门口经营一家水果店的李老板告诉记者,晚上就会把店里的“生鲜灯”撤下来。
为了加快换灯进度,安居天涯菜市场的市场管理员搭着梯子帮商贩换掉了不符合规定的“生鲜灯”。“明天早上8点我们会进行专项检查,确保所有不符合规定的灯都撤下来。”成都市锦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
茫
期待统一更换新灯具
已经在安居天涯菜市场做了十几年生意的肉铺老板林玉英这几天有点焦虑,“今天刚换上暖白色的LED灯,也不知道符不符合标准。”她拿出冰柜上的灯具包装盒告诉记者,昨天铺子里挂的是LED白光灯,但顾客说她家的肉“看起来跟死猪肉一样”。为了不影响生意,林玉英又花了两百多块钱在五金店买了几盏光感更柔和些的暖白灯。
“不知道什么灯合适”成了商贩们担心的事。装白灯,担心影响生意,装暖灯,又担心不符合规定。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肉铺老板田事连给自家装上了白炽灯,用他的话说“爷爷辈用的,总不会有问题。”
记者在冻青树农贸市场注意到,一些商户没有开灯。“网购的专用灯还没有到货,买其他的灯又担心不合适,反正都在室外,索性就不开灯,对生意影响也不大。”像蒋大姐一样,选择不开灯的商贩约有两成。
刘颖介绍,因为市场里的商贩年纪偏大,信息接收不及时,并不清楚什么样的灯符合规定。接到通知后,她就在网上找了一些卖新国标专用灯的店铺发给商贩,由他们自行采购更换。“等专用灯到了之后,我们还要对比一下效果,准备统一更换成款式一样的灯。”对此,市场里的商贩们表示支持。“之前用‘生鲜灯’就是担心我家的东西看起来卖相不如别人。”卖猪肉的胡大姐认为,以后大家都用一样的新国标灯具,拼的就是品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