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了!吃饭了!我们今天中午吃上午摘的青菜和挖的红苕。”12月5日,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复兴镇玉皇观农村社区食堂里,烧火的烧火,炒菜的炒菜,一群人正开心忙得热闹,整个“人民食堂”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们玉皇观村农村食堂,每天都有人吃饭,每天都要烧火,每天都有香火气,一直持续10几年了!”玉皇观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刚国介绍道,村食堂约60平方米大小,有5口大锅,配齐了食材、冰箱、消毒柜、餐具、餐桌、泡菜坛等厨房用品。
据了解,该农村社区食堂采取村委会自主运营的模式,食堂平时用的食材都是村干部或者驻村干部自己“掏腰包”,在村民那里购买。
驻村第一书记刘远仲说道:“我们在驻村的2年时间里,持续在当地农民家采购了1000余斤大米、200余斤花生、各种蔬菜若干。在当地农民手中购买农产品,既方便食堂所需,也算是消费帮扶,助力当地群众富民增收。”
为持续增进群众福祉,该食堂不仅为村里不方便煮饭且愿来食堂吃饭的老年人提供午餐和晚餐,也为家离村委会较远,中午来回不便的村干部以及到村检查指导工作的上级领导提供午餐。
“春节回乡的乡友多,村委会食堂用木材火煮饭炒菜,为他们准备柴火饭家乡菜。大家坐在一起,扯一扯家常,聊一聊村上的事儿,谋划来年村发展。”张刚国说道,通过“乡贤回村 食堂聚会”这种形式,乡友为村捐资出物,为村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同时,该食堂连续10年为全村老人准备“坨坨肉”,办好“坝坝宴”,让村老年人过暖心温心的重阳节。
“全村的老人都是我们的老人,我们村年轻人为老人们敬孝道。村食堂为全村600余位老年人“办席”是大好事。”居住在玉皇观村的王先生说道,每次活动都能众筹5万元左右,村党支部书记担任食堂“管家”,带领村领导班子,购食材、请厨师、打灶膛,保证村里每个老年人“吃得安心,笑得开心,过得暖心”。
该食堂的创立,为人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氛围,提高了村民的增收,加强了该村的凝聚力,持续推进了乡村建设工作,为乡村振兴和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供稿: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罗小虎 刘远仲 邓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