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引育并重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来源:成都日报 时间:2023-12-13

钟毅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创新人才入乡激励机制,提高城乡要素协同配置效率。”农村人口老龄化、缺人才、留不住人等问题,是目前制约“三农”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好新时代乡村人才工作,必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建功立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未命名-1.jpg

简阳尤安村 摄影 熊一凡

乡村人才振兴面临哪些新特征?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无论是培育特色农业,还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进入新时代,各地采取积极措施,引导人才往乡村一线流动,取得积极效果。乡村人才振兴也随着时代发展而表现出新的特征。

一是人才需求多元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复合的。近年来,虽然我国乡村振兴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乡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繁多且复杂,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涉及方方面面的专业领域,更需要有过硬的多元化人才队伍来支撑,才能为乡村振兴整体层面的规划落实、实际层面的攻坚克难创造条件。这既需要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人才,更需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来支撑乡村振兴发展。

二是人才供给高质化。高质量的乡村振兴,与高质量的人才息息相关。乡村振兴发展需要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作支撑,因此,强化专业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供给,才能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人才需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提出,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各地通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以专业化、高质量的人才带动了城乡间市场、资金、信息、技术、管理和理念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各类高质量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提升了乡村振兴的人才底气。

三是人才培养全局化。实施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城市化充分发展的过程,是人口在城乡优化配置、城乡互动和融合发展的过程。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局,能够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更多空间,实现人才效益的最大化。近年来,乡村人才培养坚持内引外联、引育并重,既想方设法吸引城市高端人才、留住本土人才,又大力挖掘本土人才潜力,就地培养一大批适合发展的“田秀才、土专家”,依靠多方力量、汇集多种资源、探索多种途径为乡村人才发展和培育提供支撑,构建“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劲“人才流”。

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培养、引进、留住人才难,本土人才不愿回、外地人才不愿来、现有人才不愿留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人才总量不足。留在农村且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能人才数量有限,农业发展带头人和返乡创业群体严重缺失;人才质量不高。本土人才大量外流和外来人才难引进、留不住的双重困境导致乡村人口老龄化、弱质化。目前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工作主要由中老年群体担任,而他们知识文化水平总体偏低,难以满足乡村振兴发展的需求;人才结构失衡。乡村振兴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但目前乡村人才大部分集中在农业生产经营范围内,农业科技人才、现代经营管理人才、乡村治理人才明显不足,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缺口较大。

如何深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第一,壮大干部人才队伍,提升乡村基层治理能力。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是乡村振兴工作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实践者,是推动“三农”政策落地生根的中坚力量,办好农村的事情,必须抓好干部队伍这个关键群体。

要建强村党组织书记“头雁”队伍。加强村党组织书记的选拔和培养,着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夯实党的农村的执政根基,努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要建立优秀乡村治理人才进入正式编制的“绿色通道”。加大优秀乡村治理人才进入基层正式工作编制的支持力度,构建常态化的优秀实职干部遴选为乡镇事业干部兼任村社书记的制度,探索针对乡村治理人才进入乡镇机关公务员的定期考核、推荐录用的方式方法,支持具备条件的农民工等群体建立临时党支部,使之成为培养优秀乡村治理人才的重要平台。

第二,加强培育本土人才,加快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本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既熟悉地域环境,又心怀浓厚的乡土情结,要用好乡土人才,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等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

摸清本土人才的“底子”。走访调研乡村一线各行各业,对人才资源数量和类别做到心中有数,真正把表现优异的“好苗子”选出来,构建乡村振兴的人才“蓄水池”;做好本土人才培育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专家授课和田间指导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农民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育一批乡村能工巧匠;制定本土人才选拔标准和考核机制。从新型经营主体中筛选并通过学历提升、技能指导、实战实训等方式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并定期对农业经理人的职业素养、业绩、诚信经营情况以及是否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等开展考核,真正让农民从一种身份转变为一种职业。

第三,切实夯实产业基础,提供人才干事创业的“土壤”。产业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人才干事创业的重要载体,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实现事业留人,从而为推动全面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产业融合,改善乡村创新创业生态。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活化利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成都西部片区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应充分把握政策机遇,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引入人才筑牢产业融合的底色;以产业园区、村集体经济等为载体,为人才回乡创业搭建平台。依托产业园区或村集体经济,建设一批农业创新驿站、人才孵化器、人才工作站等平台,提供用地保障、金融支持、创业补助等政策支持,支持引进人才创办领办产业项目,加强全产业链培训和数字化、网络化技能培训和参观学习;完善配套机制,稳定乡村人才队伍。除了将人才“引进门”,还要“扶上马、送一程”,既要通过项目奖补、税收减免等方式积极招录乡村紧缺专业服务人才,同时也要加强乡村经营、社会治理、法律服务、农技应用推广等人才配套服务建设,为人才融入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稳定的支持。

第四,坚定做好“筑巢引凤”,为人才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人才具有流动性,想要让更多优秀人才扎根乡村,需要同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让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通过乡音乡情引留人才。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完善回流人才信息数据库,对有意愿的返乡人才开展信息推送和访问,以乡音乡情为纽带感召一大批新乡贤以携带资源回归、回乡交流任职、开展技能传承等多途径建设家乡、回馈家乡,引进培养一批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迫切需要的科技带头人、乡村规划师和“乡村工匠”等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改善社会环境引留人才。增加乡村就业岗位,提供创业支持,提升乡村人才社会地位。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补齐乡村医疗、教育、交通、物流、网络等服务短板,加快构建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格局,全力缩小基础设施“硬差距”,加快填补公共服务“软落差”,形成与城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乡发展共同体,为回乡人才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绿水青山留人。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人和景美的人居环境,构建起美丽休闲的乡村田园场景,不断提升人才乡村工作的幸福感、满足感。(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