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如何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多元化人才支撑?
来源:成都日报 时间:2023-12-15

记者 张舟)11月28日,在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推进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指出,要扎实抓好各项部署落地落实,加快建设我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2月4日召开的市委乡村建设人才代表座谈会上,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施小琳也强调,要培育一支有情怀、有能力的高素质“三农”人才队伍。本期《锦观智库》专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廖冲绪,就成都如何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人才进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多元化人才支撑建言献策。

未命名-1.jpg

资料图片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

锦观智库: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有序引导人才到农村”。人才对于乡村发展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廖冲绪: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要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人才振兴无疑是这一重要要求的应有之义。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最关键、最活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第一资源。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乡村人才振兴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吸引更多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人才供给才能跟得上,乡村产业才能正常运转、迭代、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才能不断涌现。只要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一边参与,一边带动,乡村的发展就会更上一层楼。

因此,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善经营的高素质“三农”人才队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广开人才新路,汇聚乡村振兴合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新时代新征程,成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美乡村,都需要进一步创新乡村人才体制机制,吸引成千上万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的各类优秀人才,这既是现代化成都建设的内在要求,也对全省乡村人才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价值。

具体来说,人才能够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人才懂技术、了解相关农业生产、市场经营等知识,能够帮助当地村民发展产业,提升收入,也能够传播乡村的优秀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更为重要的是人才可以融入村庄基层组织,为农村基层提供治理思路。因此,无论是发展特色农业,还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又或者是完善乡村基层治理,不仅需要熟悉土地、热爱土地的本土人才,也需要敢于创新、眼界开阔的“新农人”和职业经理人,各类人才在乡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大显身手,是有效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各种挑战的必然选择,将激发乡村振兴的新动能,让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为乡村“聚人才” 成都有优势也有短板

锦观智库:要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成都在人才方面有何优势,又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廖冲绪: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人口规模庞大,城镇化水平较高,其经济实力、科教实力、人才储备量等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相比于全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资源禀赋丰富。

首先,成都科教实力名列前茅。乡村“百业”振兴,需要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积极参与,需要各类相关专业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成都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大城,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财大、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成都市农业科学院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各类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众多,为成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物质技术基础,以及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

其次,成都人力资本充足。从2022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在蓉的65所高校共计有本专科生约103.5万人、硕士研究生约10.9万人、博士研究生约2.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为成都乡村振兴培养了庞大的“后备军”。此外,成都区位发展条件优越,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蓉漂人才”,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成都的人力资本实力。高校毕业生与外来优秀人才一起,共同构成了成都人力资本的基本盘,为成都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是回馈和反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资源。

第三,成都发展势头良好。2022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17.5亿元,成为中国第7个迈入“2万亿GDP俱乐部”的城市,市场主体增长17.8%,总量达363.9万户,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显示出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这为充分发挥成都在四川省乃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乡村人才振兴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支撑。

但是,成都也仍然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一、二、三圈层差异明显,特别是二三圈层的乡村人才现状与乡村发展的需求不匹配。

首先,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有待健全。改革开放后,城乡二元对立结构逐渐被打破,城乡之间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动逐渐畅通。但是,在户籍、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人才的流动往往体现为单向的流动——即从乡村到城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城乡之间人才的双向流动。目前,城镇户口转变为农村户口的制度性门槛相对较高,新增农村户口的权益保障机制还不健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人才入乡。

其次,“户籍在乡村、服务在城市”的现象有待改善。成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吸纳了大量来自乡村的优秀人才。但是,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农村的发展,许多来自乡村的人才并未实现户籍的城镇化,这些“纸面上”的人才并没有服务当地乡村振兴,使得数据上的人才无法“变现”。

第三,农民职业化能力培养需要再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农民职业化能力的提升提出更高要求。成都仍需要不断探索,从重视农民对专业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场景打造等方面发力,提升农村人口的职业化能力和水平,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创新机制才能为乡村 “引人”“留人”“育人”

锦观智库:要想在引人上做文章,留人上下功夫,育人上求突破,成都应该怎么做?

廖冲绪:要实现成都乡村的新发展,就必须拥有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我认为,要从“三个机制”入手:

首先,要优化“三支一扶”招聘机制。“三支一扶”是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工作的就业政策。目前,成都市的“三支一扶”招聘岗位主要集中在支教、支医方面,支农、帮扶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岗位相对较少,且一些支农、帮扶乡村振兴岗位专业要求不明确。因此,要根据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不断优化“三支一扶”招聘机制,特别是支农和帮扶乡村振兴岗位,要以专业为导向,引进和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和“成都农匠”,筑牢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其次,要健全农民职业化能力培训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大批农业专家,也需要广大的现代农民。成都现有乡村常住人口427.7万人,绝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要根据农村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知识技能现状需求,从“大水漫灌”式培训向“精准滴灌”式培训转变,充分发挥成都科教优势,群策群力帮助农民设计农业生产与销售方案,借鉴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就所需的相关领域知识技能对农民开展实训化、个性化、案例式培训,更好契合实际和满足农民的个性化需求,切实提升农民的职业化能力和现代化素养。

第三,创新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在“育人”“引人”“留人”上求突破。首先,要重视本土人才培育,用好“存量”人才。通过发掘和培养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积极发掘和培养乡村技艺的能工巧匠,以理念“育好”人;其次,可以通过人才柔性引进方式,敞开大门、选贤任能,支持企业家、专家学者、医生教师,甚至是“银龄”人才参与乡村振兴,以真心“引来”人;第三,要营造和美干事环境,构建积极开放有效的政策环境、支持创新创业创造的工作环境、营造尊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环境,以环境“留住”人。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