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文/图
1月2日下午,绵阳市安州区,浓雾散尽又现冬日暖阳。但在安州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当地龙腾农机合作社监事长邓均却无心享受难得的好天气,他的心思全放在了园区内的油菜上。“一出太阳就揪心,生怕又有叶子枯黄!”邓均皱眉道。
像邓均这样的油菜种植户不在少数。去年,四川油菜播栽期由于气温高于常年,并时有阴雨出现,一些地方零星发生不同程度油菜根肿病。针对这一油菜“癌症”,有关地区如何应对?应对该病害,相关业内人士又有哪些建议?
安州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绵阳市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农技专家检查指导油菜“根肿病”防治。
看现场
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损失较大
当天下午,记者走进安州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满眼绿油油的油菜。随机扒开几株油菜,邓均发现少部分油菜长了“肿瘤”。“今年这病闹得凶,还好我们受灾不是特别重!”每隔两三天,邓均都要到油菜基地巡视一番。园区已连续6年栽种油菜,面积达400多亩,油菜根肿病防治一直是邓均关注的大事。
2022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选择了该园区做油菜根肿病防治对比试验。邓均告诉记者,由于园区试验田块在油菜播种前采取了种子包衣、毯状育苗等措施,所以油菜发病率约10%,而周边群众直播的发病率约70%。“事实证明,前期采取了预防措施的油菜种植户,基本取得了较好效果,而未采取预防举措的农户损失较大!”省农科院植保所所长刘勇说。
油菜根肿病具有“难测、难防、难治”的特点,治疗难度较大。半个月前,刘勇带队前往德阳罗江区鄢家镇壁山村种粮大户杨永全的油菜地里,对100多亩油菜进行了第三次生根剂喷洒。杨永全给记者提供的视频显示,患病油菜长出了新根须,油菜“起死回生”了。但油菜发病后期阶段,只能采取补种小麦、蔬菜等挽回损失。罗江区新盛镇宝镜村8组种粮大户邓志银有20多亩油菜患病,去年11月底补种了小麦,“希望能挽回点损失!”
四川是油菜生产和消费大省,油菜籽总产量居全国第一。那么,根肿病对四川油菜的影响大吗?
“发病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地区,全省发病面积不是很大。”农业农村厅植保站高级农艺师胡韬说。接到各地灾情报告后,全省已组建了4个技术指导组,前往发病比较集中的区域进行察看、补救,挽回损失。省农科院植保所的专家也前往达州开江县、南充营山县、德阳罗江区等地开展油菜根肿病防控技术服务。
省农科院的调研报告显示:去年,成都、绵阳、德阳、眉山、乐山等油菜根肿病常发地区已呈现早发和重发趋势;达州、南充等油菜根肿病少发或零星发生区域也呈现普发态势。
谈举措
预防为主 药剂防治为辅
去年12月23日,邓均的基地迎来了数十名农技专家、科研人员。大家现场观摩了四川首个抗根肿病油菜新品种——“川油101”的田间表现。与普通品种相比,该品种油菜的长势喜人、发病率更低。2022年,“川油101”在园区示范种植了5亩,防病效果较好。去年,邓均扩种200亩。“多亏采用了新品种,不然损失太大了!”他说。去年,全省示范推广“川油101”已累计27万亩。
去年,达州部分县(市、区)零星出现了油菜根肿病发病现象。虽占比不到全市油菜面积的1%,但达州市植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谢晋伟却不敢掉以轻心。在专家观摩“川油101”田间表现的当天,谢晋伟正对达州万源市植保系统40余名人员进行油菜根肿病预防培训。“目前共举行了5次培训,千方百计提升防治意识!”他说。
如何有效做好今年的油菜根肿病防治?四川农业部门、科研院所已提前行动起来。据省农气中心预测,四川今冬明春(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平均降水量较去年偏多,已表现出利于油菜根肿病发生流行的气候特征。从全省油菜品种布局看,抗病性优质品种偏少。“及时做好油菜根肿病防控,有效降低油菜产量损失,已迫在眉睫!”刘勇告诉记者,根肿病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提前谋划、提前介入。例如,农户可选择抗病性强的油菜品种,或采取生物制剂进行油菜种包衣后播种;根肿病发生区域适期推迟10天左右播种,也是提前预防的有效手段。
另外,酸性土壤是油菜根肿病发病的必备条件。为此,刘勇建议农户多施有机肥,加强土壤修复,调节土壤酸碱度。根肿病发病的菌源积累也是重要因素,有专家也建议农户实行粮食轮作,降低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