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杨文钰团队:攻坚“卡脖子”问题 20余载力促“玉豆情深”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4-02-06

朱慧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团队名片】
  四川农业大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循环利用研究团队,是一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团队,由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担任负责人。团队23名专家中,包括四川农业大学雍太文等教授10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3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分别从事作物栽培、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生态、智慧农业等方面工作。
  团队历经20余年创建了带状复合种植“两协同一调控”理论,研发出带状复合种植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研制出轻简、高效、安全、稳定的种管收系列机具,构建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体系,助推四川大豆总产跃升为全国第三、西南地区成为全国第三大优势产区。近年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项目60余项,主持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23年,团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相关技术第三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连续13年入选国家和四川省主推技术。

image.png

团队合影。

【团队故事】
  玉米与大豆作为同季旱粮作物,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我国存在天然竞争关系。如何让它们和谐生长?这是20多年来,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团队一直在思考并探索的问题。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现了两者的和谐共生,在多年的田间示范中表现出明显优势。”杨文钰告诉记者,试验发现,运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玉米产量与当地单作相当,带状间作大豆亩产可达100公斤至130公斤、带状套作大豆亩产可达120公斤至150公斤。经过连续两年间套轮作后,还能达到亩减纯氮4公斤、减肥增效的目的;同时,还可再减少四五次农药施用,在农药减量25%至40%的情况下,仍然能将病虫草害的防控率提高到85%以上。
  日前,第三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在成都举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为优质科创项目在会上进行推介发布。杨文钰和团队工作人员也希望借此机会,将这项利国利民的项目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并掌握这项技术,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杨文钰开展研究。

向古人借智 遇冷仍坚持
  2000年前后,原本研究化控技术的杨文钰,发现四川丘陵旱地盛行小麦、玉米和甘薯间套作,水土流失严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肉蛋奶的需求增加,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大豆、玉米作为饲料。他认为,用大豆代替更“耗地”的甘薯,用“麦玉豆”代替“麦玉薯”是更为国家所急需的技术,便迅速调整了研究方向。
  从化控技术转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研究后,杨文钰带领团队花了10年才攻破这一课题的关键核心技术。相较于技术难题,更困扰杨文钰的是人们观念上的问题。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向老祖宗借的学问”,间套作技术在我国古代早已存在,有优势也有劣势。杨文钰和团队虽然创新了这一技术,但仍然不被看好。有科研人员称,这项技术是进不了大田的理论设想:“在复杂的间套作种植方式下,虽然有增收效果,但不能实现播收机械化,更难以获得规模经营主体的青睐,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杨文钰却不这么认为,他鼓励团队成员:“传统思维下,我们所做的任何成果都会受到质疑甚至否定。只有建立高产示范样板,才能彻底改变人们的看法。”
  为了证明团队研发技术的实际效果,也为了争取到项目资金和更大范围的认可,杨文钰从2003年起就带领团队打造高产示范田,每年邀请专家、种植大户等到示范田参加现场会,亲眼察看作物长势和技术效果。
  在杨文钰和团队的坚持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该技术连续13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并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的一份农村要情报告中得到了专门肯定,报告称其“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20年、2022年、2023年,相关技术三度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image.png

雍太文(左二)讲解技术要点。

“领头杨”带队 手下无弱兵
  “许多同志60多岁也许就已经退休了,可咱们杨老师60多岁还在下地干活,从不含糊。”团队成员雍太文提起一个细节:杨文钰每次下完地,衬衫都能直接哗哗拧出水来。这股拼劲儿,让“领头杨”成为杨文钰身上的一大“标签”。
  “强将手下无弱兵”,雍太文从2001年起跟随杨文钰进行技术研究,如今,他已完成从学生到四川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的身份转变。
  2015年,团队在甘肃首次开展技术示范,雍太文和队员们便长期穿梭于各大示范田块检查播种质量、指导维修播种机、示范点播要领;同时,团队连续3年举办了三场全国性现场会,让技术在甘肃成功落地,合作成果于2018年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除四川、重庆、甘肃外,团队成员还奔赴17个省(区、市),克服罕见高温干旱等困难,在全国多地创造了大面积可推广、可复制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示范典型。全程机械化与推广示范的深度融合取得突破。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两年来效果显著,2023年共完成2016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这背后,少不了杨文钰团队的以身传技和卖力推广。
  杨文钰团队透露,今年将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8个省(区、市)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面积确保稳定在2000万亩;还将全力打造更多高产示范片,争取带状复合种植下的玉米产量基本不减,大豆产量达到每亩120公斤以上,核心示范片大豆产量达到每亩150公斤以上。(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