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立新镇
一树梅花一树“金”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 记者 周金泉 文/图
早春时节,在三台县立新镇的一些村落,一树树青梅、绿梅次第开放,分外美丽。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树树梅花均“排兵布阵”在油菜田、小麦田,与盛开的油菜花、青青的小麦苗构成了独特的立体风景。
业主如此精心布局,除了为乡村增加一抹亮色之外,更重要的是,梅花能为业主带来较好的经济回报,青梅果也能变现,而套种在梅树下的粮油作物还是“以短养长”的重要保障
农户在采收梅花。
花花果果都能挣钱
2月21日,寒风瑟瑟。三台县立新镇,油菜花绽放,小麦苗青青,不少油菜田、小麦田都套种有青梅、绿梅,梅花正在怒放。此时,一些农户正在田间采收今年最后一批梅花。
“2017年、2018年,我与合伙人前往全国绿梅主产地之一的安徽歙县考察梅花产业,了解到梅花可卖药厂,效益不错。”绵阳万博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银登平说,“我也是农技师,知道梅树易于种植,梅花在春节前后开放,花期长达2个月,花果不仅能卖钱,还可顺势带动乡村旅游。”
于是,从2018年至今,银登平与合伙人投入400多万元在立新镇香林村、百灵山村、打虎村相继种下了500余亩青梅、1300余亩绿梅。从去年开始,青梅花、绿梅花就有了一定产量,由于银登平在考察期间就已经对接好了客商,销路不愁。
银登平说:“梅花的花蕾和盛开的鲜花都能卖钱。花蕾的价值是最高的,同样的花蕾和鲜花又属绿梅的价值最高。我们组织工人采摘,然后烘成干花,筛选分级卖给北京、上海的药商,1斤干花可卖到 70—150 元,去年试销卖了五六百斤。”
银登平介绍,青梅要结果,他们就要留一部分让它结果,鲜果好销就卖鲜果,鲜果不好销就制成乌梅出售,销售期长达三五年,去年他们的青梅已亩产鲜果1000斤,全都以2元/斤卖给了作坊酿酒;对于只开花不结果的绿梅,就全部采花出售。
今年,银登平已制作了1000斤干花,即将发往药厂。他表示:“目前,我们的青梅、绿梅花期为一个半月,我还准备搭配柳梅,将花期延长到2个月。我们总共3.5万余株梅树,力争再通过两三年,使每株树的干花产量达到1斤,这样,除去所有成本,1株梅树光是每年卖花的收益就有100元。”
“以短养长”套种粮油
在银登平看来,种植梅树管理粗放,一年只打一次药,施少量的肥,还可不修枝,就能保证其正常生长。“与发展1800多亩果树要投入1000多万元相比,我们投入400多万元就种植了1800多亩梅树,投入算是很少的了。”
不过,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以短养长”,银登平从种下梅树的时候,就规划在梅园里套种粮油作物。
“1亩种35株梅树,园子里还有较大的空间;同时,梅树还是落叶乔木,在冬季,树叶全都会落光。这样,就可在园子里长年套作粮油作物。”银登平算了一笔账,“套种粮油作物,既可稳粮,增加一份收入,还可以抑草,减少人工除草的费用。”
最 开始,银登平套种了老南瓜。此后,他又瞄上效益更好的制种。他与绵阳的种子公司进行合作,拿到了订单,小春为种子公司制油菜种、小麦种,大春则种植大豆,收获鲜豆出售。
银登平兴致勃勃地说:“现在,我的小麦亩种能产500斤,油菜种能达200斤,卖种子公司价格分别达到了1.5元/斤、3.9元/斤;大春就种大豆,到了9至10月份,每亩收获300多斤鲜豆,卖1.5元—1.8元/斤。所有的这些粮油作物,都是客户直接到田里收购,我们也省了不少费用。而且,林下套种粮油,我们享受到了种粮补贴,最大化地利用了土地。”
据了解,近年来,在银登平的示范下,已有3名业主入驻立新镇,借鉴其模式,发展近5000亩梅树,套种了粮油作物。从此,业主们将抱团发展,进一步做大梅花经济,助力当地乡村旅游。
位于平武县平通羌族乡桅杆村的印象梅林近日进入盛花期。万亩梅林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梅花,品农家菜,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罗江区白马关镇
梅花引来八方客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初春时节,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镇万佛村白龙谷桃花山上的梅花相继绽放,蔚为壮观。盛开的梅花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王胜就是其中之一。2月22日,他专程从德阳城区赶来,“今天天气不错,拍出来的图片效果肯定好。”只见他不停调整角度,用镜头记录着眼前的美景和生机盎然的田野风光。
盛开的梅花像铺满粉色油彩的画板,与青山绿树、简朴乡村交织,勾勒出一幅悠然自得的山水田园画,吸引了众多村民、游客赏花观景。
据介绍,近年来,万佛村紧抓农文旅融合发展,将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探索推进农业发展新模式,打造成都、绵阳和德阳的“后花园”。2017年,万佛村在白龙谷桃花山上栽种1000亩的梅花、桃树和李树,为游客打造乡村“花花世界”,逐渐成为周边知名花卉观赏地,每年吸引游客10余万人次。
“路修得好,景色也美,出来玩挺合适的。”游客王女士告诉记者,她感觉到与去年相比,万佛村的变化也很明显。
“去年,我们将白龙谷内3公里的旅游道路做了硬化处理,新增河道景观,还打造了乡村风貌景观。”万佛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向小龙介绍,如今村里的农房均被统一粉刷过,还新增了彩色墙绘,风貌大大提升。
伴随着乡村旅游发展的东风,万佛村的村民们纷纷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摆摊卖农副产品的、开农家乐的、建生态园区的……一股“创业”之风随着花香吹进了万佛村。
记者了解到,2023年万佛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53万元,其中旅游业为其增收5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