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裴玉松 采写)“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三农”工作的主线,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
文件从多个方面对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系统安排。
推进粮油单产提升
启动“百县千片”建设行动
“去年,全省粮食平均单产增加了12公斤,达到了374.1公斤!”在2月29日上午举行的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省乡村振兴局局长蒋刚表示,通过挖掘主要粮油作物增产潜力,今年全省粮食单产力争再增3公斤。
去年,四川粮食产量达到了718.8亿斤,创历史新高。《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25年、2030年全省粮食产量将达到730亿斤、750亿斤。
针对当前耕地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的现实,四川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将重心放在了提升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上,明确了“急抓1年、紧抓3年、续抓5年、长抓10年”的工作思路。
今年,四川将启动“百县千片”建设行动,以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地推进粮油单产提升。全省将以90个粮食主产县为重点,每年布局建设1000个粮油作物千亩高产片,由点到片、由片到县,全要素集成、整建制推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同时,以“百县千片”为载体,创新开展千亩高产展示拉练、百亩高产攻关竞赛、全省“粮王”争夺赛。
如何创新?蒋刚介绍,县域间,比建设力度、增产幅度;科研单位间,比模式创新、技术集成;种粮主体间,比产量效益、投入收入。通过一系列有力的工作举措,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单产提升集聚集中,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今年,四川还将全面落实各项增产措施,大力推进水稻扬优势、玉米挖潜力、小麦促平衡、薯类补短板、大豆强模式,力争五大作物单产分别提高3.6公斤、3.1公斤、6.5公斤、2.4公斤、1.7公斤以上。通过挖掘主要粮油作物增产潜力,跳起摸高,力争今年全省粮食总产再增6亿斤。
此外,每年还将评选10个高产竞赛先进县、20个科技增粮先进单位、50个四川“粮王”,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将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发地方重农抓粮、科研单位兴粮、种粮主体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加强耕地保护
“三个方面”稳住全省耕地总量
2月29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对加强耕地保护提出了哪些新的工作要求?
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邓斌在发布会现场介绍,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主要从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强化耕地保护日常监管三个方面对耕地保护提出了要求。
在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方面,要求全面落实田长制,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在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方面,要求强化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管理,确保全省耕地总量不减少;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和再评价机制;建立耕地保护差异化激励约束机制,稳妥有序推进上一轮规划耕地保护任务缺口恢复。
在强化耕地保护日常监管方面,要求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坚决保护农民利益,坚决防止简单化和“一刀切”。
去年,四川耕地保护工作以全面推行田长制为抓手,层层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扎实开展成都平原及全省耕地保护专项整治;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有序推进流出耕地整改和恢复补充,全省耕地保护形势持续好转,2023年预计全省耕地可净增加50万亩以上,实现全省连续三年耕地净增加。今年,四川将坚决稳住全省耕地总量,持续实现全省年度稳定耕地净增加,有力支撑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建设。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四大举措”推进实施一批实事
“将集中力量、集中要素,围绕农村基础设施补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等领域,推进实施一批让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在2月29日举行的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省乡村振兴局局长蒋刚介绍了四川今年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点措施。
首先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今年将持续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水务百县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通信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同时,将实施乡镇场镇建设管理补短计划,支持片区中心镇加快发展,着力培育一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引领带动场镇条件改善。
其次是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近年来全省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人居环境改善非常明显。下一步,将推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重点项目,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加快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再次是加快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今年将重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构建县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服务体系,强化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片区化集约化布局农村基本养老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还要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加强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完善农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同时,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加快培育文明乡风。
“要让农民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蒋刚介绍,2024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建立省级财政筹资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共同推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明确改革重点领域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改革意义重大、作用突出。“我们将用好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这三招,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在2月29日举行的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徐斌介绍了今年农村改革的重点领域。
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方面,四川将重点放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上。将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推进实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能力提升行动,推动组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行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不断增强经营主体的自身实力和联农带农能力。“我们也将进一步完善县乡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扩大覆盖范围、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实现全程全链便捷服务。”徐斌说。
今年四川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省已登记赋码发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51439个,全年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43.5亿元。将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实施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因地制宜推广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省委、省政府专门部署在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20个县(市、区)开展改革试点。今年将着力推动试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围绕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努力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资源均衡配置、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
徐斌指出,今年四川还将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持续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