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3月29日下午,在乐山举行的“追光2023·第四届天府人物”推介活动星光盛典上,“天府兴农榜”获奖名单公布,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安添午、四川金色绿丹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元文、台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松国等十人上榜。
这些上榜的“兴农人”是四川三农领域的追光者,获奖前后,他们一直在追光逐梦的道路上忙碌着……
为一粒粒种子奔走
3月29日上午,马均并没有直奔乐山星光盛典现场,而是先去了距离盛典现场数十公里外的眉山市永丰村。
10天前,永丰村的1500亩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里,马均团队在其中100多亩刚完成提质升级改造的试验基地播下70个水稻新品种。
“这几天升温比较快,可以把覆膜揭开,降降温。”试验田边,马均一边俯下身揭开薄膜观察秧苗长势,一边不忘叮嘱园区技术人员。
看完永丰村的水稻秧苗,他又赶忙去往另一片育秧田,“有个品种的长势出了问题,可能是恶苗病,我们得去现场看下具体原因。”从田地到盛典现场的数十公里路途中,马均仍对今年的水稻试验念念不忘。
而在乐山市夹江县乐天农业的育秧工厂里,一批批“宜香优2115”种子正在萌发。作为自2016年以来、西南地区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该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已近3000万亩。正因如此,该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者、四川金色绿丹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元文入选“天府兴农榜”榜单。在颁奖典礼现场,岳元文难掩兴奋之情,“这份荣誉属于选育人及其成千上万的推广者们,我会带着这份荣誉,选育更好的品种、生产更好的种子……”
3月29日中午,台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松国匆匆从三台赶到盛典现场。最近这段时间,他的精力大多花在了前往各地考察育秧工厂的路上。“‘天府兴农榜’对我们农业从业者来说,是一份鼓励和关心,让我们感到三农工作有价值。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做好服务创新,帮助农民更好地种田,让有限的土地有更好的产出。”孙松国感慨。
一粒粒种子,正在科研工作者、推广服务企业、全产业链的赋能下,在天府大地生根发芽。
为一个个产业谋划
3月28日,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牦牛博士”安添午和若尔盖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相关负责人沟通了一项高原放牧新模式,第二天一早他才匆忙奔赴乐山星光盛典现场。
“这段时间高原牧草青黄不接,是高原牦牛全年中生存最艰难的时候,传统放牧模式的弊端尽显。”安添午介绍,“我们在探索‘联户联牧联营’模式,推行草场分区、牦牛分群、人员分工,推动生产方式向资源利用集约化转型。用更简单的话来说,我们一直在寻求让高原的牧民,更科学地养牛,用更少的人力,更少的资源消耗,来实现更大的产出。”
以安添午为代表的追光人,汇聚成高原上的一束束光。而高原上的这些“亮光”中,还有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菜博士”苗明军。七年磨一剑。他在高山蔬菜这个冷门领域持续攻关,突破高山蔬菜发展瓶颈,助力我省高山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我和安博士很早就认识了。”说罢,苗明军打开微信上与安添午的对话界面,上面显示双方加好友的时间为2019年。研究高原农业是他们的第一次交集,入选“天府兴农榜”成为他们的第二次交集。“这次有机会看到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都在围绕各自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光发热,作为其中一员,我深感荣幸。”苗明军感慨。
交谈间,苗明军的手机铃声响起。“刚接到昭觉县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希望我为一个易地搬迁村发展产业提供建议,他们希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发展高原蔬菜产业。”苗明军说,接下来还要继续和德格县龚垭镇有关部门对接,为当地一个易地搬迁村解决“吃菜难”的问题。
“对我而言,这份荣誉更是一种鞭策,激励自己发出更大光亮,吸引更多人进入高山蔬菜产业,把光照进一线去。”苗明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