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勇 文/图
粮猪安天下。我省作为畜禽养殖大省,每天都有大量的畜禽粪污需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完成第二次发酵后进行资源化利用,这也是绿色种养循环中重要的一环。
四川有机肥行业前端无害化处理和后端资源化利用存在哪些短板?如何改进?3月27日至28日,四川省有机肥料产业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组织专家赴绵阳调研,通过深入生产车间调查和组织企业等进行座谈,达成企业携手科研院所共同做强“两端”的共识。
专家实地了解鸡粪腐熟情况。
前端 共同攻关除臭工艺
绵阳市是四川省生猪和蛋鸡养殖大市,应运而生10多家有机肥企业。其中位于梓潼县的四川省田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鸡粪处理从堆肥静态发酵到槽式发酵、条跺式发酵向前演进的过程中,率先引进先进设备,进行罐式高温发酵,实现7天完成第一次发酵(原来要25—30天),打破了原来鸡粪处理速度慢、影响蛋鸡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
由于在罐式高温发酵处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年盐亭县一个做高品质鸡蛋生产的企业邀请该公司董事长杨天宝进行合作,按他的技术要求配套设备并由他管理。在青青柏树掩映的厂房里,杨天宝向一直以来为他提供高温发酵菌的四川农业大学陈强教授提出了新的请求,“新鲜鸡粪从传送带转送进入发酵罐之间,由于间歇堆放会产生一些臭味,能不能共同攻关,在传送尾端接种耐高温除臭菌剂,解决臭气产生这个问题,让鸡粪处理更环保?”
陈强欣然答应,在座谈会上,与促进会智库专家商讨后给出了初步方案,“科研攻关的方向,就是对现有发酵工艺进行优化,调整好通风时间和通风量,为发酵菌创造良好生长环境,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有机肥腐殖化程度。”
后端 研究适合当地肥料
早在2022年,农业农村部明确提出“一减三提”,重点减少化肥用量,提高有机肥资源还田量、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以及化肥利用率。据了解,四川省在种养循环、高标准农田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对农业废弃物处理和有机肥使用,都有很多项目支持。
为了降低有机肥运输成本和提升有机肥就地消化水平,与会专家建议有机肥生产企业,要认真跟踪了解项目,为当地项目采购提供优质、性价比高的有机肥,同时还要研究当地的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还有就是围绕当地的园区建设,根据当地土壤情况、气候特点和作物需求,同科研院所合作,研制能满足当地作物需求的有机肥专用品种。
梓潼县同西南科技大学合作,在稻麦轮作上做专用有机肥试验,准备搞一个地方稻麦专用有机无机专用复混肥标准;台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用有机肥研究出水稻育秧蔬菜育苗专门基质。这些创新均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
促进会秘书长蓝乐翔希望绵阳的有机肥企业加强沟通交流,互通有无,抱团发展,避免恶性竞争,根据各自的优势,差异化创新,形成有机肥行业高质量发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