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今年春季,叙永县乌蒙山食品有限公司的1000余亩辣椒基地,首次从高山区向低海拔的丘陵地区扩张、建立了200亩高标准示范基地,所采用品种全是清一色的“印度特辣”朝天椒。而此前曾种植过的工业辣椒(本报在3月13日二版刊登过关于工业辣椒的相关报道)继续被公司抛到了九霄云外。
原来,因种植工业辣椒而尝过苦果的这家公司,历经反思,重新找到了一条从高山到丘陵、发展立体特色辣椒产业的新路子。
在叙永县龙凤镇头塘社区业主新建的辣椒示范基地,农户正在为辣椒除草。
“尝鲜”工业辣椒
业主惨遭失败
近日,在叙永县摩尼、观兴、合乐等海拔较高乡镇,乌蒙山食品有限公司种下了“印度特辣”朝天椒。这是公司连续多年种植的品种。
“其实,在前年,我们还种过工业辣椒。当时,我们也不是很了解这个品种,只是因为辣椒地已经整好了,而自己育的苗子又出现了缺口,地总不能空着吧,我们就打急抓,从遵义买回了一批工业辣椒苗子。”该公司负责人穆宣志说,“这个工业辣椒又叫‘魔鬼辣’,辣得很厉害,只掐了一点来尝,人就遭不住。我们在海拔1100多米的合乐苗族乡种植了30多亩。可是一季下来,它的表现太差了!”
据穆宣志介绍,该公司1000余亩辣椒基地,偏偏是种植工业辣椒的30多亩出现了问题。到了开花时节,他们发现工业辣椒一是抗性很差,叶子出现皱叶现象,叶子皱巴巴的,30多亩全部感病;二是产量很低,大部分植株只结10个左右果,30多亩只收了两三千斤鲜椒,烘干以后直到现在都还摆在仓库里,因为量太少了,不好找买主。
穆宣志说:“工业辣椒虽然个头看起大,但皮子很薄,单个很轻,烘干后轻得就像‘纸飞飞’,不压秤。1个工业辣椒体积相当于5个朝天椒体积,重量却只有单个朝天椒的1/2。虽然,工业辣椒烘干可卖50—60元/斤,但亩产仅100斤左右的鲜椒烘干后只有10斤,就算能卖500多元,基本上只够买秧苗的成本。我们30多亩就亏了10多万元。”
“叶子皱巴巴的,这是典型的病毒病。得了这种病,降低了光合作用,养分积累不足,导致坐果性下降,直接影响产量。”长期为该公司提供技术指导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研究员宋占锋指出,“工业辣椒是近年国内外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尚无标准的定义。但一般是指辣椒素、辣椒红素等含量明显高于普通辣椒,并可工业提取这些成分用于食品、化妆品、医疗等行业的特殊辣椒。工业辣椒因对积温、光照、海拔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它在四川的适应性还需进一步验证。个别试种的业主,大多都种植失败了。”
业主在叙永县摩尼镇的基地,即将移栽辣椒。
锁定优势品种
立体种植效果好
有了种植工业辣椒刻骨铭心的失败经历,从去年开始,穆宣志继续种植其熟悉的“印度特辣”朝天椒。
在今年春季,穆宣志有了创新之举。他不满足于在叙永县的高山地区发展,而在叙永县海拔340米左右的龙凤镇头塘社区流转了200亩土地,打造叙永县早辣椒种植示范基地。
连续七八年,宋占锋一直指导该公司从小面积试验、示范“印度特辣”朝天椒到上千亩的推广。宋占锋介绍,“印度特辣”朝天椒熟性晚,采收期长,硬度较高,耐贮运,适合鲜食、泡制等。而且,“印度特辣”朝天椒在低海拔地区种植,可在六七月上市,从而避开八九月份的高温高湿天气,能保持较好的商品性。
“‘印度特辣’朝天椒,亩产量有3000斤。按现在行情,亩产值可达八九千元,每亩成本投入在3500元以内,效益还是不错。”穆宣志说,“但是,我们过去是种在叙永的高山区,8月份以后才大量上市。同时,我们以前也是依托农户零星种植的,过于分散,不便于回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从今年开始,我们调整思路,由公司流转土地实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实现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既便于统一管理和采收,又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果,从而带动周边的大户、合作社等扩大种植规模。”
当天,记者在头塘社区穆宣志的200亩高标准示范基地看到,3月初移栽的“印度特辣”朝天椒苗子已是一派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为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穆宣志还有一个泡菜加工厂。每年种植出的“印度特辣”朝天椒实现了“两条腿”走路——既可让鲜椒销往泸州、重庆、成都市场,又可进行泡椒加工,为后续大规模种植提供保障。
“目前公司在品种搭配上,还需要进行优化。”宋占锋向穆宣志提出建议,“首先,低海拔地区种植熟性更早的二荆条或朝天椒品种,主要是抢早;其次,高海拔地区应以发展青红两用类型的朝天椒或二荆条辣椒品种为主,主要解决10月份以后的青椒销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