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清甜脆爽的哈密瓜、冰淇淋质地的玉菇瓜、通过电视综艺节目走红的巴楚留香瓜,这些近年备受消费者喜爱的瓜果,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甜瓜。甜瓜有多火?消费者有多爱吃甜瓜?日前举办的2024中国(寿光)种苗产业大会披露,2022年中国市场甜瓜需求量已增至1328万吨。目前我国甜瓜种植面积达300万亩以上,总产量超 700 万吨,却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四川人也爱吃瓜,可四川是水果大省却不是甜瓜传统产区,也缺少本地甜瓜品种。我国甜瓜主要产区是新疆、山东、河南、河北、海南等地,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下称“省农科院”)种植专家杨峰博士介绍,我省消费的甜瓜中,约90%以上由外地调入。
四川能不能多种好瓜,满足本地“吃瓜群众”的挑剔味蕾?5月8日,在凉山州西昌市,优质特色甜瓜新品种示范及高效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现场观摩会给出了答案。据悉,在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特色甜瓜育种岗位和四川省农科院中试熟化项目的支持下,四川、新疆两地农科专家正联手将新疆甜瓜新品种、新技术引入攀西地区安宁河谷。
观摩会现场
新疆品种落地西昌 适宜与否待时间检验
新疆甜瓜香甜多汁、口感细腻,是国内外公认的果中佳品。为丰富四川食客的“果篮子”,省农科院和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下称“中心”)专家将40多个新疆甜瓜品种,种进西昌市安哈镇新营村的果蔬大棚里,开展筛选与示范。
为何把种植基地优先选在西昌?中心研究员、甜瓜分子育种技术专家刘斌博士和同事们自有考量:“西昌位于安宁河谷地区,属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与新疆甜瓜产区具有一定相似性。”
相似,不意味着种植模式能够照搬。新疆甜瓜品种能否“服四川水土”,还需时间检验。早在2022年,川、疆专家便开始在西昌多点位、小范围试种新疆甜瓜,一开始收效不甚理想。
“有的品种品质和产量上不去,有的受病虫害影响严重。”刘斌介绍,尽管如此,专家们依然相信,西昌是适合种植甜瓜的。2023年,专家团队与种植大户刘磊开展合作,改进栽培技术和栽培模式,成功种植出接近新疆品质的甜瓜,并筛选出一批表现较好的品种。记者当天在现场会见到的,就是这批脱颖而出的好瓜。
避免有土栽培缺陷 无土种瓜带来新转机
一 开始种植为何失败?川、疆专家通过实验数据总结经验:之前的试验点位均采取传统有土栽培,部分非适宜品种败在当地土传病害之下。
另外,部分有土栽培的甜瓜在同一地块连续多季耕种后,出现了连作障碍,当地人称“自毒”“重茬病”。这是土壤营养物质不平衡等原因引起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病害,严重时可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刘磊的瓜棚之所以成功产瓜,与他大胆采用无土栽培模式不无关系,“无前人经验可借鉴,前期投入较大,但就想试试看。”
记者在刘磊搭建的22亩甜瓜大棚中看到,甜瓜藤蔓从配制好的栽培基质中一直伸到铁丝架上,水肥一体化管道也埋在基质中,为甜瓜提供营养。大棚和无土栽培模式,避免了甜瓜与土壤、雨水直接接触,就避免了多种土传病害; 相关设施设备只需在种植茬口进行消杀工作,能有效减少连作障碍,前茬采收后只需三天就能种下一季甜瓜。
刘磊告诉记者,第一年采用无土栽培种植优质特色新疆甜瓜品种,每亩瓜棚产出约8000 斤,“后续通过技术优化,提高栽培密度,产量还会更高。”
同时,杨峰等省农科院专家利用瓜菜轮作模式,将萝卜、番茄等与甜瓜不同科的蔬菜同甜瓜进行轮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显著减轻了土地种植甜瓜的连作障碍,成功将攀西蔬菜同特色甜瓜在高效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上进行了有效结合。
甜瓜品种展示
一年能种三季瓜 攀西能否成为甜瓜产区
“5月这批瓜,其实还没到最佳熟度。再过一周,大部分甜瓜中心糖度能达18度以上。”刘斌边说边切开一个“纳斯密”甜瓜,清香四溢。与会者直言,有种“童年记忆中的香气”。
2月种下,5月收获,这仅是西昌无土栽培种植甜瓜的第一季。农艺操作得当、农时安排合理的情况下,这片瓜棚去年夏、秋、冬收获了三茬甜瓜。“理论上,在西昌一年可种四批甜瓜,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问题,还在摸索解决方法。”刘磊说。
即便如此,专家团队也感到十分振奋。新疆甜瓜占全国产量七成以上,但受气候条件影响,普遍春种夏收。如果甜瓜优质品种与技术在攀西等适宜地区推广,不仅能让川渝、西南乃至全国消费者更快吃上高品质甜瓜,还将为四川甜瓜“错峰”上市、填补市场空白、提高市场占有率提供可能性。
刘斌告诉记者,在后续工作中,两地专家将共同努力,争取为四川引进推广更多特色甜瓜品种,如适合温室、反季节、耐长途运输、机械化栽培等,为提升甜瓜产业丰富性、多样性提供科技助力。
记者观察
寻求技术合作 积极谋求转型
市场供需瞬息万变,西昌招牌经济作物葡萄收购价已从2015年前后的最高峰跌落,阳光玫瑰、克伦生、妮娜皇后等“贵族”葡萄品种价格被“打”了下来。不少种植户都感觉,“种葡萄没以前挣钱了。”
比起葡萄市场“内卷”多年,甜瓜产业在川内还是蓝海一片。目前,西昌大棚甜瓜田间收购价约3~6元每斤,进入当地商超后身价约翻2-3倍;刘磊种植基地内的优质甜瓜礼品2枚装(约5斤),以180元价格通过电商渠道向沿海地区销售。
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少种植经营主体更是深谙此理。省农科院相关团队专家透露,已有大户尝试对接,寻求技术合作,积极谋求“后葡萄时代”的转型。
四川未来是否能形成新的甜瓜产区,尚待市场检验。新兴品种和农业科技的更新迭代,无疑为种植经营主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