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川油川麦夏收“赶考”为何能获“高分”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4-05-2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入夏南风热浪翻,迎来五月大忙天。夏收季节,辛苦种植一季的油菜、小麦在蜀乡大地颗粒归仓。川油川麦生产,一季下来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当下,在一场场观摩会、测产会、验收会中,它们陆续闪亮“赶考”。

未命名-1.jpg

5月16日,德阳市罗江区略坪镇长玉村国家级水稻油菜双季制种基地测产验收现场。王洪明 摄

“赶考”结果如何?

油菜小麦产量普遍高于去年
  5月的广汉市,麦田一望无垠、麦浪翻滚。5月13日,这里创下了全省稻茬小麦百亩连片的最高纪录——亩产650.3公斤!
  夏收以来已参加多场测产验收活动的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汤永禄难掩欣喜:“今年小麦测产最大的特点是验收面积大,不再是一个个小田块,一般都有几亩、十几亩,更能代表大面积生产水平;测产越来越规范,严格按程序步骤进行,测产人员技术水平也有提高。”
  连续参加宜宾、仁寿、大邑、广汉等地小麦测产验收的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樊高琼也深有体会:“从丘陵到平原,从旱地麦到稻茬麦,我感受到四川小麦产业蓬勃发展。”丘陵旱地小麦借助平原成功经验高位推进,产量不错,川南示范基地在生育期160天左右,亩产可接近450公斤;平原稻茬小麦向更高水平迈进,多点亩产突破550公斤。
  在小春作物中,与小麦犹如“孪生兄弟”的油菜表现也颇为优秀。
  “今年,我们针对高产优质宜机收品种川油81、川油83、冠美油958、荣香油101,抗根肿病品种川油101、耐除草剂品种川油82等川油系列品种,布局了多个生态区的试验示范,在配套相应的抗逆丰产轻简高效生产等技术下,均充分凸显了品种的优良性状。5月上旬至中旬,在新都、广汉、邛崃、金堂、安州、三台、中江、夹江和平昌等多个生态区稻田、旱地分别对这些品种进行了测产,无论是平原区还是丘陵区,都表现出了较高的产量潜力,一段机收最高达到260多公斤,两段机收达到270公斤以上。”国家油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李浩杰说,“今年的油菜产量较去年有较大提升。”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吴永成认为:“今年的测产结果显示,我省油菜直播机收同样可以获得高产且简化省工,适应油菜规模化生产需要。”
  “从今年各地实收测产情况来看,油菜、小麦产量普遍高于去年。”四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薛晓斌说。

未命名-1.jpg

夏收时节,机手正在收获油菜。周金泉 摄

“高分”缘于什么?

喜人答卷背后是“天时地利人和”
  是什么原因,让蜀乡大地迎来了这一个个夏收“赶考”的喜人成绩?
  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雷小龙说:“选用宜机高产品种,使用良好的播种机,确保出苗质量高,苗全、苗匀、苗壮是高产的基础;高效田间管理可以帮助提质,通过‘化控+联合机收’实现减损,从而实现耕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
  汤永禄分析,原因有三,一是政府重视小麦生产,进行项目支持;二是科技支撑有力,新品种和新技术覆盖面增加,如高产播种技术等帮助提质增效;三是农户认为可以通过种麦实现增收,技术投入逐渐增加。
  樊高琼补充道,农业职业经理身份的地位不断提升,种粮大户、田秀才、土专家等行业精英不断涌现,社会掀起高产竞赛热潮。
  薛晓斌则将高分原因归纳为“天时地利人和”。一是从油菜、小麦播种至现在的收获,长期困扰稻茬小麦油菜生产的渍害很轻,冬季气温普遍较高,但接下来就是多次降温并伴随降雨,有利于延缓油菜和小麦生育进程、有利于补充土壤墒情、顺利搭建了丰收的苗架,油菜花期长、小麦灌浆好,此外,收获期天气“给力”,确保了适时收获;二是我省现有的4个油菜、小麦产业集群,各类项目实施加速了全程机械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广;三是油菜、小麦主导品种加快更新换代,以绵麦902、川油83为主导的优质高产抗逆品种在全省已分别推广上百万亩;四是撂荒地得到进一步整治,全省以稳面积、挖潜力为基础启动“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开展“三大比武”高产竞赛拉练,比技术模式集成水平、比千亩片建设成效、比种粮主体综合效益;五是政策支持,今年全省种麦补贴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种植户生产积极性高。

“赶考”有何启示?

弱化“破纪录”回归生产实用目标
  在小春粮油的“赶考”中,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效果可圈可点,也为四川进一步搞好小春粮油生产指明了方向。
  “要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将科技成果及时送到老百姓手里,应用到‘大田’中,尤其是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等。”李浩杰说。
  汤永禄则表示:“各地对病害的精准防控还要加强,尤其是熟期较迟品种的赤霉病防控效果较差;出现新的病害如小麦黄花叶病毒、茎基腐病等,极可能因盲目引种或种子串换频繁造成;播种质量依然是影响遗传潜力释放和制约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因素,需要加大抗逆播种技术推广力度。”
  “与去年相比,农业农村部对测产有一个新要求,即测产面积大于3亩、一次性联合机收。”吴永成说,“通过测产,我们发现现有拨禾轮收割机以及立式剪刀的损失率较大,需要加强分禾式收割机的更新迭代与推广应用。”
  “今年小麦测产更多突出了品种的特点,而不是单纯强调高产。”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副研究员张磊认为,“测产不应变成竞赛,应弱化‘破纪录’的说法,回归生产实用目标;农业生产区具有区域性,并不是某个品种或某项技术放在哪里都好,要强调具体生产条件或生态环境下的测产结果,以供推广参考;同时,应说明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比,算总账,强调‘性价比’。”
  “这是一种真正颗粒归仓的精细测产。”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任丹华说,从事大田粮油生产的种植户更关注全田实收测产。全田实收测产受作业条件、适收天气、机手水平、机具状况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全田实收测产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生产的实际水平。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