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川育优质面点专用小麦品种的进与困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4-05-22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 记者 袁宇君 文/图
  “趁热吃!这就是用‘川育29’磨成的小麦 粉 制 作 的 南 瓜 馒头。”5月15日,在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回龙场社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下称“中科院成都所”)研究员吴瑜把热腾腾的馒头递到记者手上。
  当天,该所相关专家团队选育的优质馒头面条专用小麦品种“川育31”“川育32”和“川育 35”等迎来测产验收。其中,“川育29”折算平均亩产达到534.2公斤,创下资阳市小麦实收测产新纪录。
  记者走访了解到,近年来,四川在小麦高抗特色品种培育等方面不断创新,但产后加工水平仍是短板。这些特点,在优质馒头面条专用小麦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方面尤为明显。

未命名-1.jpg

丹山镇“川育29”成熟了。

优势 “川育”系列小麦放在全国也“能打”
  北方许多地区将馒头作为主食,口感上追求“筋道”;南方地区做馒头,更贴近做点心,口感上突出松软香甜、形式上主打花样丰富。这对于南方优质馒头专用小麦品种提出了独特的要求——筋力要在合适范围内,淀粉等其他指标也要达到相应标准。
  四川是南方小麦主产区之一,相比于北方高筋小麦和南方低筋小麦,四川小麦强筋不强、弱筋不弱,用途曾一度受限。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高质量面粉的需求日益增长,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我省先后涌现一系列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例如中科院成都所选育的“川育29”“川育32”等,绵阳市农科院选育的“绵麦827”等。中科院成都所选育的优质面条专用小麦品种“川育31”,优质蛋糕专用小麦品种“川育27”和“川育40”等也应运而生。
  中科院成都所小麦育种专家李韵芳介绍,这些品种并非只是满足加工需求,同时也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抗病、优质、高产的统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受到种植户认可。目前,“川育”系列小麦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的汉中与安康、湖北的襄阳以及河南的南阳等地区累计推广面积1亿余亩,“放在全国范围内,也是‘能打的’”。

cd81eea67b25de92661fdfc513c4ad56_4fb7afbe74393a4d314af0abd3039844.jpg

以四川优质面点专用小麦为原料制作的南瓜口味馒头。

难点 四川小麦产业链存在缺失环节
  虽然川产优质面点专用小麦品种已在省内外铺开种植,但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品种在实际生产中仍有掣肘。
  关注点再次回到开篇提到的馒头。中科院成都所小麦育种专家张磊介绍,专家组首先将地里收获的小麦送到丹山镇上一家面粉加工小厂进行烘干和磨粉,再拿着面粉来到资阳市区的面点生产厂家生产馒头,“辗转多点,折腾了整整一天”。
  难道当地找不到一家工厂,来实现从“麦粒”到“馒头”的全流程生产吗?张磊解释说,能够实现全流程生产的大企业“不接临时小单子”,只开展大规模批量生产;为散户提供小麦产品进一步加工服务的小厂房,在2012 年至 2022 年期间,随着小麦种植面积的“缩水”,不得不关停,从而影响了散户加工。
  另外,在实际生产中,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优质专用小麦与普通小麦的价值差异。“我种了50多亩优质馒头面条专用小麦,亩产约400 公斤,一斤能卖到 8 毛(鲜)。”丹山镇回龙场社区5组村民唐宗友大哥告诉记者,按照这个价格,这些本该磨成面粉、制成面点的小麦,实际上被当成饲料收用了。

破局 科企联手探索种植模式
  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被当成普通麦子出售,一方面无法发挥专用品种最大的价值;另一方面,“肉盘成豆腐价钱”,种植户没能实现种粮收益最大化。在张磊看来,归根到底,这是因为四川小麦产业链存在缺失环节。为打破四川现有的“麦强面弱”局面,小麦专家和地方农科企业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如果由小麦粉和面点加工企业牵头推广种植优质面点专用小麦品种,是不是能解决因小麦生产批次不一带来的小麦粉质量参差不齐问题?如果由企业引导统一标准,并保底收购散户种植的专用小麦,是不是就能避免收购商恶意压价,从而保障种植户收益呢?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中科院成都所专家团队与资阳返乡创业青年喻维开展了合作。这位从农村走出去的青年,曾多年从事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与销售工作。农村生活经历和累积的工作经验,让他萌生了“实实在在为农业发展解决点问题”的朴实心愿。
  他将目光放在了祖祖辈辈种植的小麦上,成立四川麦吉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专家团队的技术、品种支持下,先选定地点,种出一片优质馒头面条专用小麦品种基地。
  “不是随便一片小麦田都能叫基地的。”喻维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备受川渝年轻食客欢迎的西点品牌好利来,用于制作蛋糕、面包、饼干等产品的面粉,就是由中粮集团大批量生产提供,只有大面积种植、大规模生产,才能保证专用面粉品质的稳定性。
  喻维告诉记者,虽然建设种植基地还只是所有行动的第一步,但是也为后续综合利用小麦,提高资源利用率,延伸专用小麦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观察

补链才能增强产业韧性
  面包类产品需要面筋值高的小麦粉,而蛋糕和饼干类产品需要面筋值低的小麦粉,馒头类和普通面条类则需要面筋含量中等的小麦粉;酿酒小麦需要高淀粉、低蛋白,保证酿酒过程中产出的酒精含量和风味的品质——在水稻生产加工方面,商品大米等产品生产占大头,而对于小麦的利用与加工,则更加复杂和细化。
  四川虽然凭借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跻身我国小麦主产省份行列,却在地方饮食习惯、市场需求等因素作用下,未能成为小麦加工大省。比起河南、山东等地,我省小麦产业尚未形成以加工反哺种植的良性循环。
  可喜的是,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意识到,只有补齐小麦加工中缺失的环节,完善产业链,才能在种植端保障农户收益、激发种植积极性,在生产端突破小麦产品附加值上限,从而增强产业韧性,为四川小麦生产带来更多可能。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