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培耕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眼下,正是土豆成熟的季节。5月中旬以来,绵阳市安州区黄土镇 3000 余亩土豆喜获丰收,田间地头一片热闹景象。
黄土镇喇叭村近300亩的土豆田里,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一垄垄个大饱满的“金疙瘩”破土而出,工人们紧跟其后,熟练地将土豆采收、分拣、打包、装车。不久之后,这些土豆就将从四川发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越南。
多年前由于种植技术和机械化程度不高,产业道路不完善,喇叭村的土豆种植只能零散化、碎片化。“过去使用人工播种收割,一个年轻小伙一天也只能种一亩地。现在播种和收割都有专门的机器,一天可以作业三四十亩。”喇叭村的种植大户张晓伟边操作机械边说,“之前这里的农业种植大多是粗放式,机械化程度不高,效率也低。现在这些农机逐渐走进田间地头,老百姓也能享受到科技的进步了。”
张晓伟是从辽宁省远道而来的专业土豆种植户,今年在喇叭村流转了200余亩土地用于土豆种植,除了使用机械下地进行耕作,他还带来了滴灌、覆膜覆土等高效增产技术,改变了之前大水漫灌的方式。“种土豆就得下滴灌,我从外地把滴灌技术引进四川种植土豆,就是想带领大伙儿把土豆种好。”张晓伟介绍,滴灌可以有效节约人工成本和水资源,防止土壤板结,同时又能精准灌溉,促进土豆产量品质双提升。
喇叭村紧邻安昌河,土质为油沙土,加之四川盆地湿润的气候,为土豆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今年的土豆产量不错,亩产可达7000斤,要是天气和雨水再好点,产量可以达到9000多斤。”喇叭村党委副书记陈兵说,按照每斤 7 角钱的市场价,每亩的土豆利润大概在2000元。
陈兵介绍,喇叭村把土地资源整合起来,再跟种植户签订合同出租土地,还能带动当地老百姓务工。“土豆种完后,我们还将采用轮作模式种植玉米、小麦,实现错峰增茬种植,做到一年两作两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