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文/图
“以前我们靠天吃饭,毗河灌区通水后,我们再也不担心春灌问题了!”5月24日,站在资阳市乐至县良安镇田家坝村的稻田旁,田家坝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川福露出笑容。目前,该村秧苗已基本移栽完成。
为解决“川中老旱区”春灌缺水难题,2021年7月,毗河一期灌区正式通水。该灌区属于全国第一大灌区都江堰灌区的尾水灌区,是都江堰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灌区由苟家滩枢纽及附属设施、总干渠106.39公里、新生水库充水渠2.62公里组成,覆盖成都、资阳、遂宁3市7县(市、区),设计灌溉面积125.49万亩,供水人口225万人。
毗河一期灌区供水渠道。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毗河管理处副处长张伟介绍,截至5月6日,历时31天,毗河供水一期工程累计引水约2800万平方米,满足了简阳、金堂、雁江、安岳、乐至、安居、大英等7个县(市、区)48.65 万亩灌面春灌用水。其中,水稻栽插面积24万亩,不仅稳定百姓“米袋子”“菜篮子”的安全生产,保障“天府粮仓”建设,还极大缓解沿线部分区域的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难题。
“通过‘一体化’改革,灌区水资源由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进行统一调配,在春灌开始前即着手向尾水灌区优先输水,确保灌区上下游均衡受益,水资源利用效率也大幅提升。”张伟介绍。
据了解,今年春灌期间,都江堰灌区充分利用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对岷江上游来水的精准化监测,渠首六干渠配水智能化调度、重要制口闸门远程化操控、调水配水全流程线上作业,岷江水实现从源头到田头调度,全力保障1154.8万亩灌面用水安全。今年,都江堰灌区计划栽插水稻598.4万亩。预计6月上旬,可基本实现“关秧门”。